【重庆惠耳国际中心】骨传导,—种被忽略的传送通道 惠耳倾听
更新时间:2025-01-09 16:03 浏览量:1
渝北回兴宝桐路120号圣平园,
生活在海洋里的蛇是通过下颚骨获取在水中声音的振动然后传到耳朵;贝多芬听力损失后,用牙齿咬住指挥棒,另一头放在钢琴上,通过指挥棒把钢琴所发出的声音传入耳朵,从而继续创作。
事实上,我们时常在无意识当中亲身体验着声音的另一种神秘传送通道——骨传导。用双手捂住耳朵,自言自语,无论多么小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自己说什么,这就是骨传导作用的结果。
气导与骨导这两种方式听声的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受环境影响,其能量会大量衰减,导致音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通过骨传导的声音则是经过颅骨直接到达内耳,这种方式使声音的能量和音色的衰减、变化相对较小。因此,所引起的听觉不太一样。
声音传入内耳的两种方式:一种经外耳道→鼓膜→听骨链的途径,称为气导;另一种方式是直接通过颅骨振动传导进入内耳,称为骨导。在生理情况下,骨导远远不如气导有效,但当中耳增压效应破坏时,骨传导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一些外耳道闭锁患者适配骨锚式助听器的基本声学原理。
当声波从颅骨传导至耳蜗时,颅骨的振动使内耳淋巴液发生相应的振动,进一步引起基底膜的振动,从而产生毛细胞兴奋。
形象来说,气传导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方式,让别人听到声音;而骨传导是经过颅骨传播,让自己听到声音。
骨传导——一种被忽略的传送通道
骨传导有三种方式:包括移动式骨导、压缩式骨导和骨鼓途径。前两种途径中声波直接经颅骨传入内耳,为骨导的主要途径,后一种方式声波先经颅骨传至鼓室、再经鼓室传入内耳,为骨导的次要途径。
在移动式骨导中,当声波作用于颅骨时,整个颅骨包括耳蜗反复振动。由于内耳淋巴液存在惰性,故在每次振动周期中,淋巴液的振动稍落后于耳蜗骨壁。当耳蜗骨壁在振动周期中向上位移时,淋巴液的位移暂时跟不上骨壁的位移,使蜗窗膜向外突出;当耳蜗骨壁向下移位时,淋巴液的惰性使蹬骨底板向外移位。在振动周期中,两窗交替外凸,使基底膜发生往返位移而产生振动。
移动式骨导中除了淋巴液的惰性使基底膜振动外,听骨链的惰性也起同样的作用。由于听骨链悬挂于鼓室中,与颅骨的连接并不牢固,当颅骨移动时,其惰性使听骨链的位移亦稍落后于耳蜗骨壁。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蹬骨底板在前庭窗内的位移,这就相当于空气传导引起的蹬骨底板的振动。当声音频率在800Hz以下时,移动式骨导起主要作用。
在压缩式骨导中,声波的振动通过颅骨传导至耳蜗骨壁时,颅骨包括耳蜗骨壁随着声波的疏密相呈周期性膨大与压缩。在密相时,耳蜗骨壁被压缩,但耳蜗淋巴液的压缩性很小,只能向蜗窗与前庭窗移动。由于前庭阶中淋巴液的量较鼓阶中大,两者的比例为5:3,同时,蜗窗膜的活动度也远比蹬骨底板大,因此,在声波密相时,被压缩的骨壁促使半规管内的外淋巴液被挤入容量较大的前庭阶,再流入容量较小的鼓阶,而蜗窗膜的活动大于蹬骨底板,因而引起基底膜向鼓阶移位。声波疏相时,迷路骨壁膨大,淋巴液恢复原位,基底膜向上移位。声波疏、密相的反复交替作用使耳蜗基底膜上下振动,形成对耳蜗毛细胞的有效刺激。根据上述机制,两窗活动度的差别越大,基底膜的位移越大,产生的有效刺激也越大,因而当听骨链的抵抗力增大时,压缩式骨导增强。800Hz以上频率声波的骨导以压缩式骨导为主。
骨鼓途径是指颅骨受声波刺激而振动时,声波传导至外耳道、鼓室及其四周的空气中,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正常的气导方式将声波传入内耳。这种途径可能在听取自身说话的声音方面有特殊意义。
关于我们
福州惠耳国际听力心是国内一流听力学人才的综合听力干预中心,中心配备了行为测听、言语识别评估系统、真耳分析、Chirp-ABR-AC/BC/FF(客观分频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声场--评估系统)、声场评估、声阻抗检查等设备;听力师为听力学专业毕业并持有国家级验配师资格证,在听力检测、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咨询、耳聋基因咨询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