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亿洋迁徙”,国内音乐人的天塌了!
更新时间:2025-01-17 11:10 浏览量:1
外来的音乐人好“念经”?
“看了这么多,感觉差距最大的,还是音乐。”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后,一位国内网友在评论区写到。
随着TikTok命运的极大不确定,逆反的外国网友直接把小红书送上了87个国家App Store的免费排行榜第一。Spotify CEO Daniel Ek曾说“开放AI在文化上是个好事儿”,AI或许还没做到,但中国社交软件抢先一步给海外用户上演了一场互联网奇幻的“桃花源记”。
这几天的小红书上,可谓小众音乐、骨灰乐迷、技术大牛,神仙打架。中外网友云端推杯换盏,线上觥筹交错,也让人重新相信,哪怕隔着屏幕,善意、真诚和好奇,依然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亿洋迁徙”下的音乐文化交流,对于国内音乐人意味着什么?能否真正转化为推动长期改变的影响?
不少网友感叹,现在的小红书几乎可以用《二龙湖浩哥之狂暴之路》名场面形容,“一觉醒来给我干哪来了?还是国内吗?”
打开小红书,随便一刷就能邂逅多位“开局即毕业”的海外音乐人。他们或是娴熟的吉他弹唱达人,或是技艺超群的职业乐手,亦或是兼具艺术野心和商业潜力的嘻哈歌手,都被网友“留牌子赐香囊”,咔咔涨粉。
比如,原创R&B音乐人Emmanuel Zamar,短短三日便在小红书吸粉近5.3万,而他在海外TikTok上的粉丝量仅为5049;乡村民谣音乐人Leon Majcen,仅凭5个视频就成功吸引12.1万关注;TikTok达人Algie Powers发布10段弹唱视频,迅速席卷10.9万粉丝。
对于被短视频神曲轰炸多年的本地用户而言,就像是久违的“音乐细粮”。
评论区更是热闹非凡,网友们一边感慨“好久没听到这么高水准的音乐了”;一边化身热心向导,邀请这些音乐人入驻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并自发提供流程指导,甚至表示愿意成为其中文助手,协助答疑。
此前入驻了国内音乐平台但无人问津的音乐人,也在这波TikTok“难民潮”里迎来春天,粉丝数持续上升。比如前面提到的Leon Majcen,他仅用一天在QQ音乐上从14个粉丝已经增长到386个粉丝,并且数量还在上升中。
不仅如此,国内博主“琴韵墨香”的琵琶演奏也吸引了大量海外用户的惊叹,而海外博主Wild Jimbo的班卓琴演奏同样让内地用户称赞不已。
小红书的评论区俨然成了一个虚拟的全球音乐沙龙,用户们讨论的话题从摇滚到乡村,从古典到流行,甚至扩展到更小众的音乐领域,自然而热烈。
也有海外用户抛出诸如“能推荐几支中国乐队吗?”、“有哪些中国音乐家值得一听?”等提问,而国内乐迷以炽热回应,万能青年旅店、五月天、华晨宇、旅行新蜜蜂等音乐人的也率先成为民间出海的受益者。
与此同时,行业内的乐评人也行动起来了。如乐评人呆若木一,已开始制作全英文内容,系统性向海外用户推荐本土音乐人和歌手。像来自海南的独立乐队帕鲁提、悲剧药方也开始加入互动用英文介绍自己的乐队引起关注。
我们也看到,不少国外音乐人也在小红书发起了音乐合作需求的招募,且真找到了一起玩音乐的搭子,跨国合作的门槛变得更低了。
这些海外音乐人虽背景各异,却有着内核上的共通性——一种对音乐的诚挚态度和自洽表达。这种纯粹赋予了作品一种似乎无法被工业化模式复制的质感,也使得文化交流真正流动起来,不再是单向的自说自话。
这种“文化错位感”,像一场未曾预见的跨文化实验。音乐似乎成为墙两侧的人们彼此滋养的温柔介质,呼应了朴树在《New Boy》里唱的,“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
曾以生活方式分享为核心的小红书,似乎一夜之间完成了一次意料之外的转向,成为了全球网友共聚一堂的动态交汇场域。
从音乐层面来看,相较于海外平台,TikTok因政策压力步履维艰,前途未卜;Instagram擅长视觉呈现,却在音乐分享和社群建立上略显单一;Spotify虽然占据了流媒体的王座,却始终停留在单向的消费体验中,缺乏UGC赋予的活力。
而小红书凭借将短视频的广场逻辑、社区互动、算法推荐的深度粘性,以及音乐创作的多维展示,多重属性的叠加,为海外音乐人提供了一种颇具张力的叙事方式:不仅可以通过短视频呈现音乐作品,还能借助图文形式剖析创作灵感,甚至直接与听众进行即时的跨文化对话。
但随着海外音乐人蜂拥而至,这种“文化输入”也显现出不可忽视的双重性。平台的融合属性,确实拉近了音乐人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将个人品牌延展至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但这股“难民潮”也对国内的音乐生态形成了的“鲶鱼效应”。
短期内,海外音乐人凭借文化差异带来的新鲜感,以及扎实的创作功底与技术表现,更易脱颖而出,占据流量,从而让本地音乐人在与海外内容的竞争中陷入被动,面临被挤压的风险。长此以往,本地音乐生态的多样性,或许会因 “外部输入”的汹涌而受到削弱。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国内音乐人并非仅仅输在作品本身的质量上,而是输在执行力和标签自洽的内在短板上。
而海外音乐人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对新鲜事物的行动力和平台规则的迅速适应上,更体现在将音乐视为“艺术+职业”双重身份的自觉认知。从结果上来看,他们的内容输出既有艺术的真诚表达,又带着精密的自我规划。
一位刚入驻小红书的澳大利亚原创音乐人Essi告诉音乐先声,短短12小时内,她便感受到中国听众的热情。对她而言,社交媒体提供了一种以往不可企及的“文化瞬时性”——相比于在本土举办零散的小型演出,她的作品如今可以被世界各地的听众实时聆听。Essi还提到,许多音乐人曾对社交平台的商业化气息抱有抵触,但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音乐传播方式的革新已不可逆转。
澳大利亚原创音乐人Essi
“But if you view it as another creative outlet and find the joy and authenticity in it then it can be a powerful tool and also an enjoyable one. Rather than a chore it can be seen as a gift that many emerging artists did not have 20 years ago.”
(如果你把它视为另一种创意出口,并在其中找到乐趣和真实感,那么它就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愉悦的事情。与其把它当作一项苦差事,不如将它看作是一份许多新兴艺术家20年前所没有的礼物。)
可以明确的是,当下音乐人的核心任务已从“做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让音乐被听见”。
而无论内容是精致还是随性,海外音乐人的视频中都传递出一种纯粹的快乐和对音乐的享受。这种态度能够打动观众,让人觉得音乐是一种无压力、纯粹表达自我的媒介,而非一个需要不断竞争和证明自我的工具。
不可否认,国内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和创作,音乐圈的天也并不会真的塌。但他们可能普遍更多地感受到外界的期待和自我设限,总背负着“必须做出成绩”的紧张感。这不仅仅是国内音乐人自身的原因,而是与整个音乐生态和听众文化密切相关。
在国内,音乐人常常缺乏一种自然的互动氛围,夸张点来说,是缺乏像现在这些无需过分热烈、却足够真诚的“假装很热情”的路人。这些路人并不需要成为铁杆粉丝或狂热追捧者,但他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支持、随意的好奇心和自然的欣赏,为音乐人提供一种没有压力的创作环境。
在音乐市场顾问Roxy看来,小红书的这波“难民潮”绝了,跑来要中国乐队推荐的直接报风格,跑来自我展示的直接发一堆高质量短视频。先不管他们为啥要来,反正就给人一种“你不出门?那我来你家唱堂会”的感觉。
这种果断与专注,恰恰反衬出不少本地音乐人对社交平台的疏离与迟疑,他们或许对微博和小红书等新媒体的运营心存抗拒,却也因此在与时代对话的起跑线上自甘落后。
不得不承认,音乐行业缺乏的并不仅是技术与作品,更是音乐人面对数字化浪潮的主动性与文化自觉,以及一种允许音乐人试错、能坦然接受“不足之作”的文化土壤。
事实上,海外用户选择小红书作为新的内容分享和互动平台,看似是对TikTok封禁的一次“逆反”应对,但其背后隐含着互联网行为艺术的逻辑。
正如2021年Reddit掀起的“散户大战华尔街”事件,散户投资者利用GameStop股价逆袭了资本市场的既定规则,将戏谑式的“文化行为”转化为具有深刻商业影响的实践。
同样,在小红书,这种“逆反性”体现在音乐人和爱好者们对主流平台的规避,以及对多元文化生态的重新选择——从单纯的流量争夺战转向社区文化同温层的深度参与,进而引发后续的蝴蝶效应。小红书上的用户不再仅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传播者,是平台生态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反馈、互动,共同塑造了这个场域的精神内核。
但这波流量的形成毕竟是“空心”的,其持续性仍需进一步验证。不仅因为小红书正处于上市前的关键窗口期,更因为每一个战略叙事都需经由资本市场的逻辑精心打磨,以确保呈现出稳健、可持续的增长路径。目前,平台的重心或将放在如何有效缓解外部流量涌入所带来的文化与舆论压力。
因此,也有博主预测,平台未来或许会通过IP归属地、账号标签等参数进行算法干预,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内容降权,为平台重新聚焦核心用户群体提供缓冲空间。当双方用户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内容时,这波因外部环境而起的热度,也会在无形中逐渐散去。
不管怎样,对于海外音乐人来说,借助小红书提供了试水中国市场的低门槛路径。他们可以通过平台直接与国内用户互动,了解中国听众的喜好与审美,同时用自己的作品打开国内市场的大门。也许不远的将来,全球化的音乐流通也不再局限于大型唱片公司或主流平台的推广模式。
更重要的是,对于国内音乐人、独立厂牌乃至演出主办方而言,这波热潮既是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机遇。一方面,可以借助平台吸引更广泛的国际观众,拓展自身的传播边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这个窗口,为中外音乐人的联动合作开辟新的可能性。
结语之于TikTok难民与国内网友的和谐共处,有人评价道,就像2000年某个期待去上电脑课的下午终于和今天重合了,屏幕亮起,世界之广阔,遥不可及的一切置于指尖。
如今,一切信息都以令人眩晕的方式倾泻而出,才华早已不再受困于任何边界,所谓怀才不遇的叙事逐渐失去了说服力。互联网如一台永不停转的分发器,将每一分真诚的表达、一点微小的努力,化作可以被看见的可能性。
对于音乐人来说,每一次尝试都可能成为开启未来的钥匙,而未来属于那些愿意用双手去叩响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