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小榄:创新型音乐人携手文化村长走进东升小学共传咸水歌
更新时间:2025-03-31 11:01 浏览量:2
2023年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构建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将美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在此政策引领下,中山市小榄镇东升小学积极探索实践路径。
3月24日下午,学校特邀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山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黄国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遗中山咸水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炎敏共同走进校园,与咸水歌乐团开展“音为梦‘响’ 与爱‘童’行”主题活动,生动诠释美育浸润的实践内涵。
原创音乐进校园:童谣唱响时代强音
黄国营老师以童趣语言和孩子们分享了原创咸水歌(童谣)《中国碗 中国粮》创作心路历程,通过互动问答点燃现场氛围。该作品创造性融合广东咸水歌元素,首次以普通话童谣形式呈现,突破传统曲调局限。反复吟唱的“端好中国碗 装满中国粮”,既传承中华农耕传统,又彰显保障粮食安全的时代担当。“我期望借歌声为孩子们的童年带来快乐,让作品传递真善美,启发心智。”黄国营老师真诚表示,此行除了深入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解决当前创作中“内容空洞”“忽视少儿审美特性”等问题外,重在倾听创作普通话咸水歌尝试的真实反馈。他强调,在普通话普及背景下,非遗传承既要守正更需创新,而作为未来传承主体的儿童意见至关重要。
文化村长周炎敏老师则从非遗活态传承角度,阐释咸水歌灵动婉转的曲调与生活化叙事如何为当代美育注入活力。其创建的“分层浸润、多维激活”传承体系包含五大创新维度: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龄教材;推行“双师协同”教学模式,融合传统唱腔与现代技法;打造“稻田课程”,开展农耕场景浸润教学;搭建校园创演平台,创作符合儿童审美的作品;构建“家校社”联动机制,推动非遗传承从校园向社区辐射。通过每周系统教学,这项传统艺术已深度融入现代美育体系。
活动期间,两位老师实地考察学校稻田基地,为春耕节咸水歌展演提供指导。黄国营老师向学校捐赠个人专辑,校方则为两位老师颁发“美育导师”聘书,标志着社会力量与校园美育的深度联结。
非遗传承+稻田课程:构建校园美育新范式
东升小学自2024年成立咸水歌乐团以来,以“非遗+美育”课程体系为核心,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咸水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炎敏老师担任课程设计师,将咸水歌融入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学科,形成“理论—实践—创作”递进模块,构建起“教—学—演—创”全链条实践,这正是教育部“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鲜活注脚——通过跨学科整合与当地文化挖掘,激活传统艺术生命力。
更富创新的是,学校将美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在校内开辟稻田实践基地。学生从春耕到秋收全程参与,身着水乡服饰在田间采风,将劳作场景融入咸水歌创作,诞生了《喜迎丰收乐洋洋》等现代童谣,实现“传统曲调的当代转化”。学生不仅提升了审美素养,更在自然与文化的双重浸润中深化对生命与传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