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隔壁李奶奶93岁学弹古筝 练到手指出血不停歇 孙女婚礼一曲惊艳全场

更新时间:2025-04-01 04:57  浏览量:1

我家住在桃源街14号,中间那排老房子,门前有棵歪脖子石榴树的那户。

隔壁住着李奶奶,今年九十三了,腰板却比我这个五十多岁的还硬朗。她常年穿件蓝底白花的衣裳,那衣服洗得发白,但永远平整得像拿熨斗压过。李奶奶门口放着一只黄色塑料小板凳,板凳边上一个褪了色的搪瓷缸子,里面插着几根冬天剪下来的腊梅枝,枝条早干了,却舍不得扔。

去年冬天,李奶奶家来了个大箱子,被两个快递小哥费劲地抬进屋里。我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好奇地问了一句:“李奶奶,买啥好东西了?”

李奶奶笑得跟个小姑娘似的:“古筝,我买了把古筝。”

我手里的湿袜子啪嗒掉在了地上。

李奶奶今年九十三岁,学古筝?我第一反应以为她老糊涂了。

“这么大岁数了学这个?手指能动得了吗?”我嘴快,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李奶奶不在意,摆摆手说:“趁现在还能动,等躺床上了,啥也学不了咯。”

她让快递小哥打开箱子,露出一把崭新的红木古筝。那筝漆面锃亮,琴弦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银光,像一道小溪流淌在木头上。李奶奶小心翼翼地抚摸琴身,眼神里有我从未见过的光彩。

“这么贵重的东西,孩子们知道吗?”我问。

“不告诉他们,”李奶奶把古筝往里屋抱,“他们知道了又该说我浪费钱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古筝花了李奶奶五千多块钱,是她两年的养老金积蓄。

李奶奶的儿女都不在镇上,她一个人住。她儿子在省城做生意,女儿嫁到了隔壁县。平时就我和社区的小陈姑娘来看看她。小陈负责给老人送午饭,顺便打扫卫生。我呢,主要是闲着没事,过来陪李奶奶说说话。

李奶奶买了古筝后,我隔三差五就听见她家传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像是雨滴落在瓦片上,断断续续的,没有旋律。有时候声音会突然停下,然后又是一阵翻书的沙沙声。

那个春天特别潮湿,我家的墙壁都长了霉斑。一天雨停,我去李奶奶家送刚炖好的猪蹄汤。推开门,看见李奶奶坐在床边,右手食指上缠着一小节卫生纸,已经被血染红了。她的古筝斜靠在墙角,旁边放着一本厚厚的教材和一沓打印的曲谱。

“这是咋了?”我赶紧放下汤碗,过去看她的手指。

“没事,就是皮肤薄,弹多了破了。”李奶奶不在意地笑笑,把手指头藏到背后。

“大爷爷走的早,日子苦,哪有功夫学这些。现在好了,想学啥学啥。”李奶奶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今天菜场里白菜降价了。

我看见她床头柜上放着一小瓶红药水,瓶口已经干涸结块。旁边是老式收音机,天线歪歪斜斜地支着,上面挂着一个褪色的平安结,应该是她孙女小时候编的。

“手都弄伤了,歇两天吧。”我劝她。

李奶奶摇摇头:“不能歇,这把年纪了,没那么多时间慢慢学。”

她说这话时,窗外有只麻雀落在石榴树上,叽叽喳喳的,打断了我们的谈话。李奶奶走过去,用她那盏缺了口的搪瓷杯往窗台上倒了点小米,然后就回来继续擦她的琴弦。

那个下午,我听李奶奶讲了她年轻时的故事。说她原本是县城文工团的,会唱几句戏,但后来嫁人生子,那些年轻时的梦想就跟落进油锅的水珠一样,一下子就没了。

“当时流行的是手风琴,我连碰都没碰过。”李奶奶边说边轻轻拨动琴弦,“古筝更是想都不敢想。”

她的丈夫——我们叫他李爷爷,是个木匠,听说手艺特别好,但我没见过,他在我搬来前就去世了。李奶奶说,李爷爷最后躺在病床上,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没让她学门乐器,没听她唱过一首完整的歌。

“现在我想唱,他又听不着了。”李奶奶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看着窗外,那只麻雀已经飞走了。

春去秋来,我家的菜园子收了两茬辣椒,李奶奶的古筝声渐渐有了旋律。虽然还是断断续续的,但已经能听出个大概。有天早上,我去菜地浇水,听见李奶奶在弹《小河淌水》,弹错了好几处,她就停下来,嘴里嘀咕着:“不对不对,重来。”然后又从头开始。如此反复,她的耐心比我的菜地里的牛筋草还顽强。

小陈姑娘有时会抱怨:“李奶奶房间都不让收拾了,说怕碰坏了她的古筝和曲谱。”

我去看过,确实乱得不像话。床底下塞满了打印的曲谱,椅子上堆着几件换洗的衣服,餐桌变成了琴架,吃饭时就搬到床边用。唯一干净的,是那把古筝,擦得锃亮,连灰尘都不敢落上去。

有几次我见李奶奶手指都肿了,结了痂又裂开,她就用创可贴缠上,继续弹。镇上卫生所的张医生给她开了药膏,她也不怎么用,说:“抹了药手滑,弹不好。”

我还发现,那段时间李奶奶省吃俭用得厉害,连平时爱吃的莲藕排骨汤都不买了。后来才知道,她在省钱请老师。

那位老师是从县城文化馆请来的,一个姓陈的女老师,四十多岁,每周六坐公交车来给李奶奶上两小时课。课费不贵,一小时五十块,但对李奶奶这样的退休老人来说,也是笔不小的开销。

“学都学了,就要学好。”李奶奶说。

李奶奶的儿子——李大勇,国庆节回来看她,发现了这把古筝,差点没气疯。我正好去送点自家种的丝瓜,在门口就听见李大勇的声音:“妈,你都多大岁数了,学这个干啥?万一摔着了怎么办?这么贵的东西,也不跟我商量一下。”

李奶奶声音很平静:“我又不花你的钱。”

“不是钱的事!”李大勇提高了嗓门,“你这么大年纪,操这个心干啥?好好在家享清福不好吗?”

我没好意思进去,站在门口听了一会儿就走了。晚上路过李奶奶家,看见灯还亮着,隐约听到古筝声,比白天更加坚定。

第二天早上,李大勇来我家串门,话里话外抱怨他妈妈”老糊涂了”,希望我平时多劝劝。我嘴上应着,心里却想:挺好的事,为啥要劝?

年轻人嘛,总觉得老人家应该安安分分地,该看电视看电视,该晒太阳晒太阳,不添麻烦就行。殊不知,人活这一辈子,什么时候都可以有梦想。

去年冬天,李奶奶的孙女——李芳要结婚了。

李芳是李大勇的女儿,在省城一家设计公司上班,听说很有出息。她未婚夫是个律师,家境不错。李奶奶平时最疼这个孙女,李芳小时候每个暑假都在老家度过,跟李奶奶感情特别好。

婚礼前两周,李奶奶告诉我:“芳芳要结婚了,在省城办,她爸非要我去。”

我帮她收拾行李,发现她偷偷在箱子最下面塞了一摞曲谱,都是用红笔标注过的。“带这个干啥?”我奇怪地问。

李奶奶神秘地笑笑:“给芳芳准备了礼物。”

临走那天,李奶奶穿上了一件簇新的藏蓝色旗袍,那是她几十年前结婚时穿的,改了又改,却还是有点紧。她硬撑着,说:“就这一次,将就一下。”

我和小陈送她去车站,李大勇开车来接她。上车前,李奶奶拉着我的手说:“我那把古筝,你帮我看着点。我回来还要继续学呢。”

我点点头,心想这老太太真是执着。

过完年,李奶奶回来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整个人容光焕发。她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给我看婚礼的视频。

视频里,李芳穿着白婚纱,漂亮极了。婚礼在一个花园式的酒店举行,装饰得很隆重。主持人宣布有特别节目,然后镜头一转,李奶奶颤巍巍地走上台,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坐到了事先准备好的古筝前。

“这不会是你弹的吧?”我瞪大了眼睛。

李奶奶得意地点点头:“就是我!”

视频里,李奶奶调整了一下坐姿,手指轻轻搭在琴弦上。现场一片寂静,可能很多人都在担心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要出洋相。然后,一段悠扬的旋律响起,是《祝福》,一首表达美好祝愿的曲子。

弹奏并不完美,有几处明显的停顿和错音,但那种真挚的感情却从每个音符中流淌出来。李奶奶弹到动情处,竟然还轻轻哼唱起来,那是她年轻时在文工团学的几句戏腔。

视频里的宾客先是惊讶,然后是感动,最后掌声雷动。李芳趴在新郎肩上哭得梨花带雨。李大勇站在一旁,神情复杂,最后也红了眼眶。

“你看我弹得怎么样?”李奶奶问我,眼中闪烁着期待。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我由衷地赞叹。不是因为她弹得多么精湛,而是为她那份不服输的精神所感动。

李奶奶笑得像个孩子,她指着视频里的某个画面说:“你看,这是芳芳给我化的妆,还给我染了头发,说是显得年轻。”

我这才注意到,视频里的李奶奶确实比平时光彩照人许多。头发整齐地盘着,面色红润,眼神炯炯有神。

“芳芳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婚礼礼物。”李奶奶自豪地说。

后来从小陈那里听说,婚礼当天,李大勇的妻子——李芳的妈妈,当场就哭了。她说从没想过婆婆还有这一手,更没想到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能给他们这么大的惊喜。李芳的公婆——那对律师家的父母,对李奶奶更是刮目相看,当场决定改变养老计划,表示以后要多来看望这位有才艺的老人家。

“最感动的是李芳,”小陈说,“她告诉所有人,奶奶学古筝的事,只有她知道。去年夏天,李奶奶偷偷给她打电话,说想在她婚礼上弹一曲,问她愿不愿意。李芳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还偷偷寄了很多教材和视频给李奶奶。”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李奶奶进步那么快,原来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现在,李奶奶家的古筝声已经成了我们这条街的一道风景。每天傍晚,她都会弹上一个小时。有时候邻居家的孩子放学路过,会站在窗外听一会儿,李奶奶就弹得更卖力。

李大勇也转变了态度,上个月特意从省城买了一把更好的古筝给李奶奶,还在她房间里安装了一个专门的琴架。李奶奶的手机里装了几个音乐学习的APP,这还是李芳教她用的。

前些日子,社区举办了一个”夕阳红”文艺汇演,李奶奶是压轴节目,她弹了一曲《渔舟唱晚》,虽然还是有不少错音,但台下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有几位老人凑过来,问李奶奶愿不愿意教他们。

“来呀,一起学,热闹。”李奶奶笑着说。

昨天,我在院子里摘辣椒,听见李奶奶家又多了几个不同的声音——是小陈在学弹古筝。李奶奶正一板一眼地教她基本指法,像模像样的。

“你看我这手,都九十多了,皮都皱得能夹死蚊子了,不还是学会了吗?”李奶奶的声音隔着墙传来,“年轻人就是有优势,手指软,学得快。”

我抬头望向屋檐下晒着的辣椒,红彤彤的,像是夕阳的颜色。突然想起李奶奶常说的一句话:“人这辈子,做自己想做的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是啊,就像院子里那棵石榴树,都半死不活了,今年突然又冒出新枝条,结了一树的果子。

生命,真是有意思。

我看了看自己的手,想起年轻时也曾梦想学会书法,可一直没顾上。或许,现在开始,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