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人才多,岗位少,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5-04-02 16:04  浏览量:3

文/摄 徐丽梅

3月29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校园成了一片充满希望的活力海洋。8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院团、院校以及文化企业带着近千个职位汇聚于此,为音乐专业毕业生搭建起一座通向未来的桥梁。毕业生们身着正装,满怀憧憬地穿梭在招聘摊位间,积极投递简历、与招聘人员热切交流,展现出音乐行业人才的蓬勃活力以及各方对音乐事业发展的积极推动。

在这热闹非凡的招聘现场,高校音乐专业的优秀成果得以展现,众多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素养赢得用人单位的称赞。但在繁荣的表象之下,隐忧也悄然浮现。一方面,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与行业岗位增速不完全匹配;另一方面,毕业生所学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这也为高校教育、学生个人规划以及行业发展方向敲响了警钟,促使各方重新审视并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与就业衔接机制,让音乐专业人才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稳、更远。

稳定岗位竞争尤其激烈

招聘会现场,有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有北京的部分中小学,有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苏州交响乐团等职业乐团,还有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及音乐经纪公司等文化类企业。提供的岗位涵盖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科研、录音、作曲以及企业策划、宣传、行政管理等不同类型的多个专业。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校园招聘的机会,让我们不出校园就可以跟各大用人单位直接交流。我已经向在场的几个专业乐团投了简历,就等面试的消息了。”中央音乐学院低音提琴专业大四学生小黄说,自己对找工作有些焦虑。此前他已经投了十几份简历,都是应聘专业乐团低音提琴演奏员的职位。由于低音提琴专业本身比较小众,在交响乐团的席位数量不多,而且比较好的乐团人员流动相对较慢,常常要等到有演奏员退休才有一个空缺。一个岗位招聘会有上百人报名,其中既有国内院校的优秀学生,也有海归演奏家,竞争非常激烈。

焦虑的不仅是小黄同学,远在上海的小张,也同样感受到了压力。“本来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很自信,但是几次面试过后,我有些焦虑了。”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演奏专业硕士的小张说,除了乐团演奏员之外,自己还到几所中小学应聘音乐教师岗位,感觉太“卷”了——参加乐团面试的毕业生大多很优秀,水平不相上下;参加音乐教师岗位面试的有不少是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学生受过专业、系统的音乐教学训练,驾驭音乐课堂的能力很强,有的在实习阶段带过中小学乐团,拥有学生乐团的管理经验。相比之下,自己只是在演奏方面更好一些,但中小学音乐教师显然对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另外,还有很多名校的音乐专业博士生也参与应聘,音乐教育的岗位竞争日趋白热化。

近年来,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音乐行业的岗位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人才供应过剩,就业竞争压力加大。公立学校音乐教师、公务员、国有乐团演奏员这样有编制、比较稳定的岗位当下更为稀缺,竞争尤其激烈。

能力与需求存在偏差

虽然看起来应聘的毕业生非常多、挑选余地好像很大,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却更谨慎——往年招进来的一些应届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音乐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有错位、学生的技能与实际岗位要求存在偏差。许多音乐专业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偏重于理论和传统技能训练,而缺乏对现代音乐产业实际需求的了解。例如,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主要学习古典音乐的演奏技巧,但市场上对流行音乐、数字音乐制作、音乐科技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却在增加,这两者之间就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的错位。

“我们看重毕业生的舞台实践经验与合作精神,这方面,海外留学回来的毕业生表现更好一些,可能是因为海外高校的乐团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比较多,室内乐方面的训练也比较完善。”苏州交响乐团招聘负责人介绍,乐团招聘通常会考核乐队困难片段的演奏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国内专业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优势在于演奏基础扎实,其中有些独奏能力很强,但缺乏合作经验,如果在乐团中担任演奏员,还需要积极改变观念、培养良好的协作能力。

在央音招聘会现场,央音考级委员会正在招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岗位对于专业方向并没有特别要求,主要考核应聘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写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记者发现,现场还有福建评话伬艺传习所这样的文化企业参与招聘,招聘的岗位包括舞美设计、音乐制作,要求专业方向为音乐制作、录音艺术。相关负责人说:“我们的岗位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希望他们到岗之后能尽快上手。”

导师、学生均须未雨绸缪

“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发展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他们在求职时盲目跟风,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国音乐学院一位声乐教授介绍,自己在学生本科刚入学时,就会了解其兴趣爱好,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与弱势,引导他们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与未来职业生涯,尽早做出合理规划。寒暑假带学生们集训参加社会活动,开阔视野、了解社会需求。“除了成为歌唱家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与音乐相关的方向可以选择。目前进体制内的单位比较难,自主就业也是不错的选择。即便是出国留学,将来多半还需回国就业,留学选择的专业也要跟未来职业紧密联系。”她说。

“毕业生最好提前了解行业与岗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做出合理选择。”吉林艺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招聘的专业教学岗位均要求博士以上学历,而行政管理岗位对学历要求可放宽一些,有些硕士毕业生为了进高校工作选择行政岗位,但是入职后才发现,后者的职称晋升、评价体系与教学岗位完全不同,转岗很难、晋升不易,还要放弃自己曾经学习多年的专业,得不偿失。

拓宽就业渠道和思路

星海音乐学院一位管乐教授介绍,该校管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错,得益于广东的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近年来,无论是大中小学还是社会职业乐团,发展都比较快,目前拥有上百支管乐团,用人需求相对较大。不过,毕业生大多不愿意去广东以外的省份就业。有些毕业生甚至不愿意离开省会,这当然可以理解,毕竟省会城市的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多。但另一方面,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人才众多、竞争更为激烈。

武汉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学校应尽力为学生开拓就业渠道。例如,落实“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积极开展校园招聘活动,目前各院系都有老师专门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另一方面,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去就业创业。

她分析,许多音乐专业学生将就业目标集中在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等传统领域,而忽视了音乐产业中潜在的就业机会。例如,大量音乐专业毕业生希望进入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导致这一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其实有不少企业需要数字音乐编辑、文案策划、企业文化建设、文化活动组织、艺术场馆管理人才;音乐治疗也是一大就业方向。还有些毕业生对薪资要求较高,对收入相对低一些的岗位不感兴趣,高不成低不就,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就业困难。

当下,AI技术的发展对音乐行业的就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岗位可能会被AI替代。例如,基础作曲与编曲,传统录音师与混音师的部分工作;低端作曲与配乐,包括部分广告、短视频的配乐。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兴岗位与职业机会。例如,AI音乐算法工程师,负责开发和优化AI作曲、编曲、混音等算法,需要具备乐理知识和编程能力;多模态大模型研究员,研究和开发结合音乐与其他模态(如视觉、文本)的AI模型,用于提升用户体验和商业化应用;AI音乐训练师,负责训练AI模型,使其生成更符合人类审美和需求的音乐;音乐生成工程师,利用AI工具进行音乐创作,满足影视、游戏、广告等领域的音乐需求;音乐数据分析师,分析音乐数据,为AI模型提供优化建议,帮助音乐公司更好地利用AI技术等。这些岗位需要从业者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音乐专业学生需要积极调整心态,尽可能多掌握实用技能、发掘更多就业方向。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