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懿|从钟镇涛女儿到自己的人生导演
更新时间:2024-09-28 06:16 浏览量:19
对于自己在音乐一途上的原点,钟懿甚至不知道从何谈起。她与音乐之间没有过刻意营造的起点,从她有记忆起音乐就一直伴随着她。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她也无法想象音乐缺位于她人生的场景,“音乐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
但毋庸置疑,父亲钟镇涛是钟懿的音乐引路人。“我爸爸一直是我在音乐上的导师、同伴,也是我最大的灵感来源。音乐伴随着我长大,它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热情和享受。无论我在音乐方面遇到什么困难或挑战,我都可以直接问他。他也总能以有趣又有意义的方式教导我。”
这种教育模式让钟懿难以将压力、紧张等情绪与音乐关联。三岁时她便正式登台。她印象很深,那是一场慈善宴会的表演。当时的她什么都还不清楚,就跟着父亲稀里糊涂地上了台。“但我当时并没有觉得紧张,我只是很喜欢舞台,不管是在家里还是更大的舞台上。”她享受音乐,也享受舞台,无论是面对亲朋好友,还是更广泛的受众。音乐作为一种媒介,在她尽情表达自己的同时,也让她与他人产生联结。
除去表演,作曲也是她在成长的进程中自然习得的。一开始她只是在练琴的间歇随意用和弦拼凑一些调子,那时只有四五岁的钟懿并没有作曲的概念,而是玩性居多。后来随着对音乐理解的深入,每当弹出喜欢的旋律,她便随手记下来。直到现在,这也是她习惯的创作方式之一。
“很多情况是当我正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突然有成型的一段旋律或者歌词出现在我脑中。我会用手机随时记下来,有空时再补全这些片段。没什么灵感的时候我会弹钢琴,可能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和弦,听着听着想法就会涌现出来。”
今年夏天,在综艺《奔赴!万人现场》中,钟懿首次将自作曲《不要难过》呈现于众。无关宏大的议题,没有预设特定的受众群体,她只是依照自己的心情,将和缓的旋律和激励自己的歌词编汇在一起。“这是我和我爸爸一起创作的第一首歌。这是一支青春的、正向的曲子。在我难过的时候它可以鼓励我,让我重新振奋起来。希望这首歌也能给其他人带来这种正面的感情。”
也正是录制这季综艺,让钟懿重新审视自己与音乐的关系。之前音乐对于钟懿,是如呼吸饮水一般的存在—密不可分,溶于骨血,她乐在其中。如今想将音乐作为职业长足发展下去的钟懿,第一次从中体会到了责任感。
“我想压力肯定会在某一个节点到来,但目前还没有。不过现在还是暑假,除了想要发挥好以外,这个节目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旅行。结识那些和我一样喜欢音乐的新朋友,我在录制期间度过了很快乐的时光。”
夏天一晃而过,钟懿的暑假也就此宣告结束。再开学,就是钟懿第三年的大学生活。根据英国学制,这也是她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但第一年只身赶赴英国的经历她仍历历在目。
钟懿有着完满的原生家庭。繁忙的工作安排并不影响父母和她们姐妹间的交流。从小到大,父母都亦师亦友地陪伴在她们身边。“我很爱我的家人,他们的支持对我非常重要。有时候我感觉是一个被他们宠坏了的孩子,因为不管父母再忙,我们每周也都有家庭时间。”
钟懿和父亲的性格如出一辙,这是周围人高度一致的共识。这也让父亲成为她生活里最适配的导师。“有些我做过的事情,我爸爸也在我同样的年纪做过同样的。所以很多拿不准的事情我去问他,他都能有很适合我的建议。”
钟懿本身就是个不愿意藏事的性子,除了小时候成绩不理想的卷子和偶尔想和朋友偷偷出去玩以外,其余事情都对家人无所保留。她本也试着报喜不报忧,但是母亲对钟懿的了解更甚于她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到最后她都能察觉到。好像妈妈就是什么事都知道,后来也就没有想过瞒她什么了。”
意识到这点之后,钟懿遂放弃挣扎,也逐渐养成了向父母咨询建议的习惯。父亲和她拥有同样偏向理想主义的思维模式,而母亲的建议则更为理性周全,刚好补足她和父亲的观点。“我几乎每天都会询问他们的建议,在家的时候甚至任何小问题都会找他们。”
依赖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初到伦敦,一切事物亟待探索。她每天都会结识不同的人,去做她没做过的事,再加上密集的课程安排,钟懿的大学生活其实非常饱满。但离开家人,生活方式骤然改变,她依旧需要时间去适应。“我需要妥当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租房子、做饭,之前很多没做过的事情都需要我独自面对。而且没有了每周的家庭时间也让我非常想家。”
逐渐适应了在伦敦的生活后,堵在她心中的情绪也慢慢消散掉,“我认为变化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者有新的事物出现在生命中,对于人的逐渐独立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我现在觉得我不仅是靠自己去学习如何做事,更是将我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音乐对于钟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她却选择了电影专业,进入伦敦艺术大学就读。她第一次系统性地接触到电影课程还是在高中,也是这门课将她的过去和未来串联一线,让她决定报考电影专业。“这门课有两类作业,一个是写剧本,一个是执导短片。我其实从小就喜欢写东西,尤其是关于我自己的故事。所以在写剧本的时候还挺得心应手的。”
她擅长的写作和她想要自我表达的想法由电影统一在一起。“这或许是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她猜想。随后,她在大学的表现也印证了自己的猜想。
与其他艺术设计类学科一样,电影也分为理论研究和实操两个专业方向。钟懿在报考之初两个方向都有申请,理论研究可以为她带来扎实的学术基础,但参与到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她认为更适合她的。“我知道我更想要的是创作。我现在的专业能让我实际地去亲身经历,而不是从整个制作流程外部向里张望。”
在刚刚结束的学期,钟懿的期末作业是和同学一起完成短片拍摄。制作组是以他们专业的同学为核心,构建起的配置完整的团队,钟懿担任的是导演一职。每个人所担任的职务并不由教授指定或抽签决定,而是根据教授和同学对之前作品水平的投票选出。“我们系有两百多个人诶,大家基本都递交了自己的剧本,然后一轮一轮地筛。”
钟懿的剧本止步于前二十名。但在前十名的编剧选择制作团队时,她与一位编剧相谈甚欢,后来通过面试成为该短片的导演。
“出任导演对我来说确实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挑战。这是一个很大的制作团队,需要合理的调度才能顺利完成我们的作业。但对我来说这也是不可多得的一个机遇,因为它也帮我再次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我想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最后一年的学院生活将她推至人生的分水岭前,即,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投身于工作。两种选择对应的发展轨迹在此分野。钟懿对此却无甚犹豫,“我并不急着读研究生,毕业之后我想先正式开始工作。等我能够负担得起自己读研所需的开销时再继续学业也不迟。”
当钟懿有意识地开始规划职业生涯时,她总在两个方向上自我拉扯,“我该做音乐吗?我要选择电影吗?还是我要再去尝试一下其他领域?”但随着大学生涯的收尾,钟懿的决定也逐渐明晰,双线并行也未尝不可。
摄影/谢天XIE TIAN
化妆、发型/叶晓菁
采访、撰文/黑猫警长
制片/Doris He
助理/Zora、22
设计/Yan
新媒体设计/C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