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春之旋律》是文化的对望

发布时间:2025-05-09 17:09:02  浏览量:3

音乐会现场 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近日,《春之旋律——西洋室内乐经典音乐会》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上演,160余位中法音乐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之旅。

观众克拉拉带着7岁女儿前来观演,她说:“我丈夫是中国人,今晚的音乐会就像是我们家庭文化融合的缩影,我看到女儿在‘梁祝’的段落中偷偷擦眼泪,又在返场的探戈里开心地跟着音乐打节拍。”

本场音乐会由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弗雷德里克·拉罗克、中提琴演奏家安妮—奥萝尔·安斯特、大提琴演奏家奥雷利安·萨布勒与钢琴演奏家李昀阳组成。他们活跃于欧洲各大音乐厅与国际音乐节舞台,以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舞台经验著称。

音乐会第一部作品为莫扎特《g小调钢琴四重奏》K.478,三乐章依次展开,层次清晰、情感自然流动。演奏者展现了古典音乐的建筑感与光影感,尤其是“回旋曲”的旋律明快灵动,如春日河流蜿蜒,流淌出青春与希望的气息。

随后上演了舒曼《钢琴四重奏》作品47中的“行板”与“谐谑曲”,行板部分沉稳而富有诗意的钢琴声线,搭配弦乐的细腻回应,共同描绘出一幅内敛却充满情感张力的音乐画卷;在谐谑曲中,节奏的跳跃与旋律的推进则体现了舒曼对幻想与激情的把控,艺术家以自由却严谨的方式赋予了作品鲜活的生命。

本场演出还将琵琶这一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古典室内乐融合,钢琴、弦乐交错渲染,琵琶拨弦轻语或律动如炙构成极具张力的“文化拼图”。压轴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共同讲述东西方经典爱情故事。琵琶音色或哀婉或激越,与小提琴、大提琴相互追答,钢琴作为叙事者穿插其间,让“化蝶”与“殉情”的情节交替进行,两段不同的文学经典此刻在巴黎重叠交汇,在音乐表达中超越语言、达成共情。

法国青年歌手格雷森德感叹:“此次音乐会是一次文化的对望。《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情感深处对话。”

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观众热情不减,强烈呼喊返场。在一片欢呼声中,五位艺术家再度登台,为观众带来一首令人惊艳的返场作品——《帕洛米塔布兰卡》(华尔兹改编版)。拉美风格的抒情探戈与华尔兹乐曲浓郁的情感,为晚会画上完美的句号。

作为专业音乐人,法国小提琴教师埃洛迪·雷诺深知演奏这些室内乐作品的难度。“今晚四位弦乐与钢琴家的配合堪称典范,琵琶的加入令我感到惊艳,它不仅没有打破原有结构,反而带来了崭新的色彩和可能性。”埃洛迪·雷诺说。

在法国摄影师马克·勒费夫看来,返场曲像是这场音乐旅程的另一个出口,古典乐不再局限于殿堂,可以是街角露台上的舞者在落日余晖下的旋转,中西音乐之间并未隔绝。

多年来,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秉承“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以旋律搭建中法桥梁”的初衷,围绕中西经典、中欧对话、跨界融合等主题,通过高水平艺术呈现,不断探索文化互鉴的多种可能。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通过“春之旋律”“夏之清风”“秋之月韵”“冬之雪韵”系列品牌活动,持续搭建中法文化对话平台,2025年举办的系列音乐会将邀请更多中法艺术家共同参与创作。此外,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还同步举办讲座式音乐会,2025年计划举办10余场高水平讲座,涵盖艺术、非遗、武术、诗歌等领域,继续面向法国民众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