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双重使命下的凡人微光
发布时间:2025-05-12 11:28:52 浏览量:2
在长江之畔的山城重庆,有这样一位“双面英雄”——古筝。
他是长江航运通信保障一线的“拼命三郎”,二十年来,在窨井污水中熔接光缆,于悬崖峭壁间布放线缆,凭借创新攻坚为行业节约成本超30万元;他也是街巷里的“暖心守护者”,危急时刻勇救窒息女童、冒险清理大桥路障,以凡人善举点亮城市温情。
2025年第一季度,他凭借危急时刻的果敢表现,荣登“九龙好人榜——见义勇为类”,成为行业内外赞誉有加的“双面英雄”。
通信战场上的“铁血丹心”
24小时在线的保通先锋
在长江重庆通信管理局,运维班承担着长江干线230公里通信线缆的“生命守护”重任。作为班长,古筝的手机在凌晨2点前从未安静过,“险情堪比生命,线路断了就是人命关天”,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作战宣言”。
2016年1月,渝长干线光缆在零下5℃的港城立交工地受损,30芯光纤如发丝般断裂。古筝带领队员徒手熔接,冻僵的手指在熔接机前颤抖,仅用30分钟便完成全部接续,创下同类抢修速度纪录。2022年元宵节,他攀爬上10米高的强修车顶,借着手机电筒的微光熔接光缆,月光下的身影被同事称为“不插电的机器”。而2011年的铜锣峡抢险最令人难忘,他和队员连续奋战30小时,在寒风冷雨中布放500米光缆,以“玩命”精神守护着长江航运的“信息动脉”。
面对通信技术转型期的挑战,古筝在实践中磨砺出“创新利剑”。朝天门机房搬迁时,他发现200对旧电缆仅有10余个在线用户,通过整合方案避免了新缆布放,节约成本12.5万元;在高速公路光缆优化工程中,他逆向设计路由,将原计划30万元的施工费降至1.68万元,为海事通信网络“舒筋活络”。同事们都说:“他的小本子里,记满了泥地里刨出的‘金子’。”
街巷深处的“凡人微光”
善举背后的本能坚守
脱下沾满泥浆的工作服,古筝摇身一变,成了街坊口中的“及时雨”。
2025年春节的那段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大年初三,他骑摩托车途经百康年车库,看到6岁女童因异物卡喉面色发绀,立刻停车施救。“当时家长急得直哭,孩子嘴唇都紫了。”凭借抢险练就的沉着冷静,他果断拍打女童背部,待异物吐出后,仅用1分钟就驾车将孩子送到医院。当家长辗转找到他致谢时,他却在朋友圈轻描淡写地写道:“做了开年第一件好事,继续去买菜。”
这样的“本能反应”早已融入他的日常生活。在鹅公岩大桥上,他独自搬移占据车道的巨型纸箱,避免了多起交通事故;居民楼突发火灾,他逆行冲进浓烟协助转移老人;暴雨夜看到外卖员摔伤,他冒雨背人就医……邻居们都说:“只要看到他那辆沾满泥点的摩托车,就觉得心里踏实。”
这一义举让他在2025年第一季度获评“九龙好人榜——见义勇为类”荣誉称号。颁奖现场,他手握证书的手上还留着抢修时的老茧,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每个在路上伸手相助的普通人,都该站上这个领奖台。”
双重使命下的“舍与得”
以小家之失护大家之安
在女儿的成长相册里,父亲的形象总是“缺席”。百日宴上,他接完抢修电话后,在襁褓上留下的那个浅吻;小学开学第一天,他浑身油污从窨井爬出的歉意拥抱。“节假日是既盼又怕的奢侈品。”古筝坦言,妻子怀孕时,他在巫山悬崖布放800米临时光缆;女儿第一次叫“爸爸”时,他正在40℃高温下抢修电缆。
但在同事眼中,他的“舍得”成就了一支“疯才”之师。线务班年均完成60次抢修,创造了“27小时连续作战”“零失误抢通”等纪录;他主导的“老旧电缆整合工作法”在长江全线推广,累计节约施工成本超50万元,为内河航运通信网络筑牢“降本增效”的基石。正如重庆海事局的表彰词所言:“他们用一身泥垢换来了万船畅通,用点滴创新为交通物流按下‘加速键’。”
从“渝通疯才”到“九龙好人”,从通信一线的“拼命三郎”到见义勇为的榜样标杆,古筝的故事是千万交通人的缩影。在通信杆路与城市街巷的交织中,他们用“保通”的专业守护着国家物流大动脉,用“向善”的初心温暖着市井烟火气。正如“九龙好人榜”颁奖词所言:“他以凡人之躯,行英雄之事,让平凡善举汇聚成人间大爱。”
当长江上的航标灯与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这位“双面英雄”用二十年坚守证明:所谓英雄,不过是凡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勇敢与担当。在通信线缆的“战场”上,他是分秒必争的“保通战士”;在街巷阡陌的生活里,他是温暖如春的“善意使者”。而这双重身份的背后,是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对责任的坚守,更是新时代交通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写照。(通讯员 吕青 魏小严 全媒记者 魏鋆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