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千万好不如老家好!74岁黄维平带着天赐回山东,直叹回家好
发布时间:2025-10-25 01:12:56 浏览量:2
那架崭新的古筝静静立在山东老家的客厅里,6岁的天赐用手指轻轻拨动琴弦,这是她在这个家里最熟悉的玩具,却也是最短暂的玩伴。
74岁的黄维平望着女儿练琴的背影,眼神里满是慈爱,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楚。因为几天之后,这架古筝又将恢复寂静,而他们一家三口要踏上返回广西的旅程。
这个国庆节,黄维平带着天赐回到阔别已久的山东老家,终于过了几天“脚在鞋里”的踏实日子。不用两地奔波,不用算计着往返机票的时间,更不用把陪伴女儿的时间精确到小时。他带着天赐在熟悉的街道散步,去见了已经95岁高龄的大姐。相比去年,大姐的头发更白了,行动也更迟缓,但见到小天赐时,眼里依然闪着光。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他在广西无论多么安逸的生活都无法给予的。
就在半年前,黄维平和老伴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举家迁往广西。这个决定背后,是无数个夜晚的辗转反侧。山东有他所有的亲戚朋友,有他熟悉的一切,可为了天赐的未来,他们还是选择了远方。6岁的天赐很快适应了广西的寄宿学校,每周五天在学校,只有周末才能回到父母身边。有时候黄维平老两口在山东的工作没忙完,就连这短短两天的陪伴都要打折扣。
在广西的家里,他们刻意没有买古筝。不是舍不得钱,而是黄维平心里存着一个念想:总要给女儿留一个理由,让她盼着回山东老家。这次回来,他特意带着天赐去选了这架古筝,就像是给漂泊的生活下一个锚。每当孩子在山东的家里练琴时,这个家才显得完整,才暂时不像个匆匆落脚的中转站。
身边不少人不理解,都这个岁数了,为什么还要如此折腾。黄维平只是笑笑,不多解释。只有他自己知道,每次从山东飞往广西的飞机上,看着窗外越来越小的故乡轮廓,心里那种空落落的感觉。在广西,他们住得舒适,生活便利,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他明白了,少的是那种推开门就能闻到邻居家饭菜香的亲切,是随时能去哥哥姐姐家坐一下午的随意。
这次回山东,天赐显得特别开心。她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把幼儿园学的新歌唱给每个人听。黄维平发现,在老家,女儿变得格外活泼开朗,那种由内而外的安全感,是任何昂贵的寄宿学校都给不了的。可现实总是两难,广西有他们为女儿规划的教育路径,有他们认为更好的成长环境。为了这个“更好”,他们不得不一次次告别。
离回广西的日子越近,黄维平的话就越少。老伴田新菊懂他的心思,默默地把山东家里的东西一件件收拾好,该盖的盖起来,该收的收进去。这个过程,像是在亲手把家的温度一点点封存。黄维平最后检查了门窗,关上门的那一刻,他轻声说:“外面千好万好,终究不如自己的老家好。”
这句话,道尽了无数异乡人的心声。在这个年龄,本应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黄维平,却为了女儿的未来,活成了年轻人的样子——奔波、拼搏、离别。机场候机厅里,天赐问:“爸爸,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回山东?”黄维平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飞机起飞了,脚下的齐鲁大地渐渐模糊。黄维平握紧老伴的手,像过去无数次那样,把乡愁咽进肚子里,继续向前。毕竟,选择了做父母,就选择了一生的负重前行。只是偶尔,他会在梦里回到山东老家,听见女儿的古筝声悠扬,看见大姐的笑容温暖,那一刻,他才真正回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