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多位教师与校友获第十五届金钟奖作品奖
发布时间:2025-10-26 13:54:12 浏览量:1
2017年第十一届金钟奖因奖项调整取消作品奖,时隔八年,今年第十五届金钟奖恢复设立作品奖,分设管弦乐与民族管弦乐两类,经三轮评审从全国报送作品中遴选出10部获奖作品。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表现突出,在管弦乐组有二部作品获奖;在民族管弦乐组有三部作品获奖,其余两部获奖作品也均为作曲系校友所作。
管弦乐获奖作品:
作曲系在聘教师、博士生导师张千一,《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作品分为七个乐章:第一乐章,《光荣与梦想》;第二乐章,《东方诗韵》(钢琴与乐队);第三乐章,《雪域抒怀》;第四乐章,《春到边寨》;第五乐章,《丝路音画》(巴扬与乐队);第六乐章,《大地之歌》(女高音与乐队);第七乐章,《我的祖国》。全曲以交响乐队为主体,结合钢琴协奏、巴扬协奏与女高音独唱,穿插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音乐元素。抒情性与史诗性相结合,展现对祖国的深情表达。
王丹红,《大型主题交响曲〈灯塔〉》。作品以恢宏的交响语言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融合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创作技法,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重点扶持计划。
民族管弦乐获奖作品:
刘长远,《光明》。作品由《生机》《交锋》《大爱》《家园》《光明》五个乐章构成,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为创作主题,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王丹红,《永远的山丹丹》。作品以陕北民歌为基调,通过交响化叙事展现黄土高原的文化底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项目,并多次获国家级奖项。
邹航,《岭南三章》。作品以筑梦、向海、逐浪三个乐章,展现岭南地区的音乐特色与人文精神。
作曲系78级本科校友赵季平,《风雅颂之交响》。作品从《诗经》的风、雅、颂之内涵中汲取灵感,将中华文明的诗意传统与当代艺术表达相融合,兼具新时代特色与中国风格。全曲五个乐章:第一乐章,乐队与合唱《颂》;第二乐章,乐队与男高音《关雎》;第三乐章,《玄鸟》;第四乐章,乐队与女高音《幽兰操》;第五乐章,乐队与合唱《国风》。
作曲系2006级本科校友、2011级硕士校友郑阳,《大运河》。作品以大运河历史发展、功能及沿线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创作蓝本,通过大气磅礴、质朴深情的音乐旋律来描绘运河与家国命运、商贸民生、城市发展、水利交通、文化艺术的紧密关联,彰显运河文化的丰厚与璀璨。
在此,向获奖的老师及校友表示热烈祝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