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文本生旋律、音频配伴奏!OpenAI新工具搅动AI音乐产业

发布时间:2025-10-28 00:34:42  浏览量:1

OpenAI正以突破性技术重构音乐创作逻辑。据《The Information》披露的最新进展,其研发的新一代音乐生成工具已实现两大核心能力:通过文本描述生成适配场景的音乐,例如输入“悬疑片高潮段落、弦乐主导”即可生成对应旋律;更可基于音频片段创作伴奏,用户上传清唱录音后,系统能实时生成钢琴、吉他等多乐器伴奏轨。这种“文本-音频双驱动”模式,较此前仅支持单一输入的AI音乐工具实现了质的飞跃。

支撑这一突破的是OpenAI积淀多年的技术体系。新工具延续了MuseNet模型采用的Sparse Transformer架构,通过72层神经网络与4096个token的上下文窗口,精准捕捉音乐的长期结构关系,同时融合Jukebox的多尺度VQ-VAE编码技术,实现从底层音色到顶层语义的全维度音乐生成。更关键的是,OpenAI与茱莉亚音乐学院展开深度合作,由专业音乐生对海量乐谱进行结构化标注,构建出包含古典、爵士、世界音乐等多元风格的高质量训练数据集,使模型能深度理解和弦进行、曲式结构等专业音乐理论。

尽管核心功能已逐步清晰,新工具的最终形态仍笼罩在迷雾中。内部消息显示,OpenAI正评估两种发布方案:一是推出独立音乐创作应用,主打专业创作者市场;二是将技术整合至ChatGPT或视频生成工具Sora,形成“文本-视频-音乐”的全链路内容生成生态。若选择后者,用户在Sora中生成视频后,可直接通过自然语言指令生成适配背景音乐,实现创作流程的无缝衔接。

这种战略模糊性实则暗藏深意。回顾OpenAI的产品演进,从GPT系列的文本生成到Sora的视频创作,其始终以多模态融合为核心方向。此次音乐工具的研发,被业内解读为补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四大内容形态的关键拼图。有分析师指出,若技术最终整合入现有生态,将借助ChatGPT的10亿级用户基数实现快速渗透,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OpenAI的入场,正打破谷歌、Suno主导的AI音乐市场平衡。目前谷歌凭借MusicLM模型的多风格生成能力占据专业领域优势,其Coconet模型曾成功复刻巴赫合唱和声风格,展现出深厚的古典音乐处理功底;而Suno则以V3模型在大众创作市场快速崛起,支持“歌词-旋律-伴奏”一体化生成,累计生成量已突破1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