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许嵩南京LMF音乐节压轴亮相 无人机烟花秀助阵奉上视听盛宴

发布时间:2025-10-28 02:44:36  浏览量:1

2025年10月25日晚,许嵩压轴亮相汤山LMF音乐节,九首金曲并现场加唱《如果当时》,配合无人机与限定烟花,同步点燃全场合唱与汤山“音乐+文旅”的城市热度

走进汤山音乐谷,秋风带着一点凉意,观众却把温度往上拱

许多人穿着薄外套,手里紧握应援牌,嘴里跟着旋律不自觉地哼

说白了,这场表演从第一句歌词开始,就把“现场感”稳稳拿住

我站在中区看台,能感到脚下木板在共振,热度不是从手机屏幕传过来,是人群一吸一呼的真实

这场音乐节背后有更大的盘算

汤山在推进“音乐+文旅”战略,延续“焰火+音乐”的活动品牌,想用高品质演艺吸引来人、留住人

换句话说,音乐节不只是演出,它是城市名片,是文旅引擎

有业内人士提到,打造夜间经济和目的地记忆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同一时间段让耳朵和眼睛一起“炸场”

下午13点30分起,LMF音乐节拉开帷幕,十余组音乐人轮番登台,近八小时的节奏不紧不慢

到了夜色正浓时,许嵩压轴上场,把《奇谈》《雅俗共赏》《幻听》《乌鸦》《河山大好》《山水之间》《拆东墙》《有何不可》一口气唱出

同款“呼吸之野”舞台搭法直接移到音乐谷,连灯光走位都熟悉,像把巡演的“心肺”接到户外

更妙的是,古筝演奏家的加入让编曲有了绵长的尾音,和秋夜空气踩在一起,听起来有点像一首慢慢发光的诗

现场最大的惊喜是加唱

《如果当时》并不在预定曲目里,只有吉他老师和钢琴老师的简单配乐垫底

他抬手示意,话筒离嘴略远,第一句干净落下,现场瞬间安静——随后就是爆发式的合唱

我旁边一位女生低声说“这首我高三听的”,说完把围巾拉紧,眼圈红了一下

更扎心的是,这种临时决定,反而把“没排练的真诚”留在了录像里,成为观众口碑里的高光

无人机和烟花的搭配是汤山的招牌

无人机先在低空铺开蝴蝶的翅膀,随后向上翻转成流线型的弧,限定烟花在更高处拉出几道金线,像把夜空划出两层“舞台”

这种光影联动的节奏跟音乐点位踩得很准,大家抬头看了一阵,又把目光收回来接着唱

说实话,我不太迷恋“视觉轰炸”,但当现场情绪走到顶点,那一束焰火的尾巴落下,还是会让人“嗯”的轻叹一声

相关词条当天空降社媒热搜,评论区清一色在回忆“加唱那一刻”

更直观的结果是,汤山的文旅热度被再一次点亮

国庆期间,华晨宇“火星乌托邦”演唱会刚在汤山做过“别墅级烟花秀”,这次LMF等于把这条“焰火+音乐”的品牌链条接续了起来

城市需要稳定的内容供给,音乐节做成系列,观众就会把“去汤山看一场”写进周末计划

把镜头拉远一点,2025年的音乐节地图有一个明显的趋势

从暑期至今,全国50余场大型音乐节里约70%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南方区域,“南热北冷”的格局引发行业讨论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的数据更具体:2025年一季度全国举办音乐节43个,南方占了38个,占比88.4%,观演人数和票房也接近九成;

2024上半年全国148个音乐节,南方113个,占比76.4%,华东以64个、占比43.2%位列第一

这些数字不空洞,它们解释了为什么汤山愿意在音乐上持续加码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王伟表示,南方城市在气候、产业生态、政策支持、消费活力上更有综合优势,是音乐节落地的“首选考场”;

北方城市可以挖掘地域特色,完善基础设施,走差异化路线

这话说得稳,在我看来也切中要害

某种程度上,音乐节不是谁“更会做”,而是谁“更适合做”

更扎心的是,观众可选择越来越多,谁能提供独特体验,谁就先被记住

看别处怎么做,也很有参考意义

2025年的静安音乐节就把“科技+艺术”拿来做突破,虚拟偶像和光影技术叠加,打破传统表演边界

它的好,不只是新奇,而是把年轻人惯用的审美语言搬到线下公共空间

这和抖音汽水音乐节的扩张有异曲同工:足迹覆盖海口、珠海、上海等南方城市,线下观演覆盖超20万人,30岁以下占比超过80%

换句话说,音乐节在主动贴近“更轻、更快、更社交”的消费习惯

再把视野放到国际

巴斯国际音乐节自1948年起就在古建筑里做多元演出,早期音乐、古典、欧洲爵士都有,12天的周期让城市像“音乐缓慢渗透”的容器

它的成就不只是名声,而是长期把文化软实力转成旅游与经济的硬实收益

汤山如果要把品牌做长做稳,我会建议少一些“一次性爆发”,多一些“可持续的沉淀”,比如把无人机与地方历史意象结合,让视觉不止是漂亮,而是记得住

回到当天的许嵩

他在演出间隙和观众“能量互换”,一句“谢谢大家奔赴现场,我也把些能量给到大家”不算华丽,却让人心里热了一下

这种“轻口径”的交流在大型户外场景里格外有效,它把舞台和看台的距离拉短了一步

曲终时,焰火余辉还在天际打着小卷,很多人舍不得走,拿起手机对着舞台拍几张空镜,像要把这一晚带回去

我相信,真正能留下来的记忆,是那一段集体呼吸里彼此的配合

这场音乐节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很清晰:汤山要做“音乐+文旅”,搭起“焰火+音乐”的品牌;

当天13点30分开场,十余组音乐人轮番上阵,许嵩压轴、九首金曲演绎、加唱一曲;

结果是全场合唱、社媒热度走高、文旅形象加分

截至10月28日,尚无许嵩后续追加演出或本次音乐节衍生活动的公开信息,但话题还在网络持续发酵

这也提醒我们,线上声量的尾波有时候比现场掌声更久

我愿意把这场夜晚看作一次“真实与设计”的握手

一边是现场乐迷的即时反应,一边是城市的长期策略

当加唱的一句落下,当无人机的光线抬升,当烟花的尾音散开,汤山其实在对外讲一句话:欢迎来听歌,也欢迎来生活

至于下一次会怎样,谁会接棒,是否还会有新的“焰火+音乐”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