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金钟奖与成都:“奖城共生”下的音乐生态闭环新表达

发布时间:2025-10-29 10:00:00  浏览量:1

当廖昌永的歌声与成都城市音乐厅的穹顶共振,当街头快闪的旋律融入锦官城的烟火气,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成都盛大启幕。这不仅是一场国家级音乐盛宴,更是城市发展与文化赋能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图来源于“蓉城政事”

图来源于“蓉城政事”

连续四届扎根成都,金钟奖与这座“国际音乐之都”已形成深度耦合的音乐生态闭环。成都以人才为内核、以产业为脉络、以文化为底色,既夯实了金钟奖的学术高度,也激活了城市的音乐生命力,更书写了艺术赋能城市发展的全新样本。

人才“引育留用”的闭环构建,是“奖城共生”的核心密码。本届金钟奖汇聚的378名顶尖选手、近百名艺术家,这并非短暂的人才流动,而是成都音乐人才生态的鲜活注脚。同时,成都推出的专项政策为人才落地提供坚实支撑——金钟奖单项奖获得者可申报C类人才,这种“以奖识才、以策留才”的机制,与现有6.5万音乐人才、3600余家音乐企业的基础形成共振。从韩红工作室落地到戴玉强声乐艺术中心运营,人才不再是“过客”,而是激活产业的“种子”。这条从选拔到留存的完整链条,让金钟奖真正成为音乐人才的“成长沃土”。

图来源于“四川文联”

产业“全链激活”的价值跃迁,让音乐动能渗透城市肌理。对金钟奖而言,成都108个专业演艺场馆、每百万人5.8个的场馆拥有量,为其提供了专业硬件支撑;对成都而言,金钟奖的持续落地,实现了从“赛事流量”到“产业增量”的转化。2025年1-9月,成都开展了营业性演出2.3万余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92场,票房收入超16亿元,带动综合消费73亿元,接待游客2.4亿人次,旅游总花费3266.4亿元,印证了“音乐+文旅”的融合效能。从音乐坊串联黑胶广场的特色路线,到“跟着金钟游成都”的消费活动,赛事成为串联演艺、文创、旅游的产业纽带。更值得关注的是,3600余家音乐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将选手才情、观众需求转化为600亿元产值,实现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同频增长。

图来源于“蓉城政事”

文化“全民共享”的氛围营造,让音乐扎根市井烟火。金钟奖从未局限于殿堂之上,而是致力于让高雅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连续四届赛事期间,“金钟之星”惠民演出、音乐大师讲堂等千余场公益活动走进社区与校园,仅第十四届就有 20余场街头互动演出辐射30万人次。当成都童声合唱团演绎的《玉盘》登上开幕舞台,当本土作品《金面》从金钟奖走向央视春晚,城市文化基因与音乐艺术实现深度交融。这种从“少数人的盛宴”到“全民的狂欢”的转变,既滋养了市民精神生活,也为赛事注入源源不断的民间活力,更让金钟奖从“专业奖项”变为“全民盛宴”,为成都“国际音乐之都”建设注入民生温度。

图来源于“文旅成都”

如今,金钟奖与成都的“奖城共生”,已成为艺术与城市相互成就的典范。这场音乐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正以生态闭环的新表达,奏响新时代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