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视频洪水到来前,用小说打造传统文化“交响乐”式文学方舟
发布时间:2025-10-29 18:17:00 浏览量:1
铁萼堂传统文化的文学承载
抉择与坚持 — 在流量时代深耕文学
在长篇小说创作中,修改比初稿创作更累人。
在当今短视频自媒体时代,在流量利益面前,我们依然选择坚持精致的长篇小说创作,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而确定的目标。
通过对文案创作、网络视频剧本、短视频、武术教材、讲故事乃至短篇小说等作品体裁进行综合对比,我发现最优选正是长篇小说。
核心构想 — 创作“群像交响乐”而非“单元剧”
但必须是群像交响乐式文学长篇,而不是单一角色的单元故事。我们甚至可以用大格局小说及剧情小说来做区分。
如果不是大格局小说,以乔金铠这类人物的武学与为人,就足以扛起一部长篇了,但是在《老拳师》中,乔金铠也只算是六十多名高手中的一员。
而作者很不喜欢的一些人格代表,也许他们在武力值上亦在高手之列,也许他们具有某种不可替代的特点,所以会并列甚至高于乔金铠这种角色。
实际上,如乔金铠的戏份很小,他是作为一类武术流派的基准存在。明白了这件事,就明白了该部作品中的武术,不太可能是以广泛流行的且具有标准化的流派为主角。
创作理念 — 以“人生星系”映射复杂人性
《老拳师》是集合了不同人格、不同梦想、不同生存状态的上百角色。
我们拿出一个角色的人生故事线来看,可以理解为文学探讨的深度,在深度关系上,某位武者一时之得失,不过是故事线上一个节点,会被之前与之后的成绩冲淡,在角色面对抉择、面对胜利与失败、如愿与失落的遭遇时,如何感受、如何总结、如何继续,来反应不同的人格命运。
有的角色格调类似,有的角色差异较大,于是他们各自分组,排斥、吸引,用文字描述并列呈现出来,就形成了星系一般的存在。
当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的遭遇、熟悉的人格,并通过故事中的各种可能性得以启发,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帮助。那么作者的目标就成功了。
终极价值 — 对抗AI同质化的“心灵体验”
但是即便不成功,在AI时代,我们也必须这样去写。因为人类是经验物种,是靠着经验积累得以成长的。经验靠感触,通常的物理知识,过去积累的信息,AI都可以很快掌握,并推理发展,那么如果要做到AI不可替代,就唯有超越固有经验的那些探索。
但是即便是这样,AI也可以迅速学习掌握,所以最后的阵营其实在“心灵体验”部分,恰恰就是那些最平常不过,但对计算来说又非常复杂的东西。
就说最简单的饭局闲聊,原本的心事、眼前的话题、对饭菜的体验、对环境状况的留意、在座者之间的隐含博弈等等——在夹菜入口的瞬间,我们其实要处理许多信息,并迅速做出判断。
如果是AI机器人,还必须通过镜头或扫描判断桌面的物品摆设与质感,对于移动的物品,还要在一瞬间完成建模及数据分析,否则,你都难以夹起一枚花生。
就文学幻想当中,数据越庞大、知识越冷门、情绪越复杂,AI就越难以替代,而只能辅助。既要成为唯一,还要让这一切具有意义,既要有博弈棋局,又要有临阵绝杀,那么大格局拳门小说就是不二选择了。
《老拳师》的故事结构与人物气质,非常便于替换背景进行改编,将来会发现,现今的艰辛,是值得的。打完这一仗,就可以让AI上了。
现实困境 — 信息过载对创作精力的掠夺
只是比之AI,我们的短板太明显了。即便在文学创作当中亦是如此,比如,即便内容细节上不可替代,但作品意义也很容被替代。
再比如,我们对无聊信息的处理速度。
《老拳师》进展慢,并不是作品难写,也不是作者耐力不够,而是当前环境不断制造无聊的“关联信息”,既无用,你又不得不处理。
处理网络信息,仅仅是武术界、搏击界相关的,就额外占用了大量的浏览时间与精力(如分析归档)。
所以我确实讨厌短视频平台一些挂着“传播传统文化”名义制造错误、垃圾信息的博主,但是我又无法改变,甚至难以直接评价。同为文化研究者,你又不得不去了解甚至研究他们,因为他们也是在不断生成新的素材内容与人格类型。
由此所引发的担忧,也让我们无法看好传统武术文化的新媒体发展,也就不得不对自己进行的工作做出审视,并进一步减少对武技知识的公开讲解。
文化反思 — 在复杂语境中保持审慎
有网友评论,将来复兴传统文化者,必有铁萼堂。
感谢网友,但是很惭愧。说到传统文化,有符号化的文化、有口号式的文化,怎么确定自己传播的是真的传统文化,还只是自己的一套说辞,其实很多网友都无法分辨。
莫说哲学思想、宗教色彩的部分,仅仅是准确的历史信息,也有着不同的解读。这部分恐怕AI都无法解决。
其实,脱离环境谈文化,本身就是不可靠的。而环境是什么,是意识形态、是社会风貌、是群众意愿、是政治、经济——是某一研究者凭借一己之力很难完成的工作。
稳妥起见,我们也只有围绕文学。
文学承载 — 用小说打造文学方舟
能不能做到传播传统文化不好说,因为记载还不等于传播,但是至少在AI视频的洪水到来前,用小说打造传统文化“交响乐”式文学方舟。
虽是文学作品,但作者更加注重理性的光辉。在AI与短视频主导的浅阅读时代,甘愿逆流而上,坚持创作“群像交响乐”式的宏大的长篇小说。力求通过描绘复杂的人物命运与心灵体验,探索AI无法替代的人性深度,以此对抗文化的速食化与同质化,并为读者(及自身)在现实困境中提供参照和启迪。
如此作品,是铁萼堂作家在能力范围之内,可能创造的最大事业的基础支点了。感谢时代,得到AI的辅助,为作品开发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并压缩了时间进程。
在改编黑暗都市版本《拳师丛林》实现前,还要继续完成《老拳师》第三部的精修审校工作。希望待下半年如期完成时,我们也找到了匹配的画风,并且AI生成视频技术正好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