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以初心铸同心 用实干担使命——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邹修剑

发布时间:2025-10-30 21:31:15  浏览量:1

自贡融媒记者 卜一珊 实习生 虞黎君

“这人实在,干事不耍花架子!”认识邹修剑的人都这么说。在川蜀大地,有这样一位藏族干部,他始终怀揣“各族一家亲”的赤诚,用15年扎根基层的坚守,将党的民族政策转化为助民增收的实效,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心田。他就是富顺县琵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邹修剑,一位在雪域高原与川南丘区间架起“连心桥”,以实干担当书写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篇章的优秀共产党员。近日,他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深入雪域高原,铺就脱贫致富路

2010年盛夏,刚通过选调生考试的邹修剑,怀揣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奔赴平均海拔3000余米的甘孜州九龙县。这里是藏、汉、彝多民族聚居区,贫困面广、民情复杂,“让群众脱贫奔小康”成为他心中最迫切的目标。

“要脱贫,先找路。”邹修剑深知产业是脱贫的根基。九龙县盛产花椒,但粗放的种植模式、匮乏的技术支撑和狭窄的销售渠道,让这项“土宝贝”始终难成“金产业”。为摸清症结,7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全县16个乡镇、65个行政村,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椒农的诉求与产业发展的思路。

“光有思路不够,得让专家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他主动对接省农科院,邀请农业专家开展花椒种植技术培训班,从修剪、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椒农科学管理。在他的推动下,九龙县花椒种植户从560户扩大到1600户,产量同比增长30%。为打通销售堵点,他组织村民积极参加各类花椒推介活动,探索“九龙特产+互联网”推广模式,让深山里的花椒走出高原、走向全国,实现产销一体化突破。仅此一项,椒农年均增收2000元,昔日的“贫困帽”被产业发展的“致富帽”稳稳取代。

2014至2017年,邹修剑更是深入500户贫困家庭,逐户制定脱贫方案,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践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殷切嘱托。九龙县脱贫户仁千提起他,总是满含感激:“小邹常来关心我们,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家里!”

聚焦团结进步,绘就共同发展图

2025年,邹修剑调任富顺县琵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回到家乡,他初心不改,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项目为抓手,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琵琶镇金竹村金泰兔场,是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少数民族发展项目。上任伊始,邹修剑便第一时间赶赴兔场,从种兔培育、养殖技术到市场销售,逐项梳理发展难题,提出“可持续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的思路。在他的指导下,兔场实现自繁自养,2025年培育种兔500余只,每月出栏成品肉兔近2000只,直接带动全村16户各族养殖户每月增收1000元。

“邹镇长思路广、点子多,为我们肉兔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金竹村党总支书记郑家良骄傲地说。如今,金泰兔场的效益正辐射全镇,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加入养殖队伍,在共同奋斗中凝聚起“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强大合力。此外,邹修剑还认真落实《富顺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富顺县成功创建全省第七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贡献了重要力量。

传递民族温情,促进交融暖人心

“邹修剑阿哥就是我们的亲人!”今年,一名在富顺工作的藏族干部突发疾病,邹修剑得知后,立即联系医院、协调救治,还动员在富顺的各族干部轮流照顾,帮他顺利度过难关。远道而来的家属握着他的手,再三表达感谢——这只是邹修剑守护各族群众的一个缩影。

工作中,他始终把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走遍全镇搜集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20余条;生活里,他是各族群众口中的“好阿哥”,联系新联会等组织捐助5名少数民族困难学生,重要节日慰问10余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还主动为群众协调疾病救治、子女就学、社保医保缴费等问题。

“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邹修剑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在他的推动下,富顺县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嵌入,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日益完善,各族群众在互帮互助中感受温暖,在共融共发展中收获幸福。

从雪域高原到川南大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邹修剑始终以初心铸同心,用实干担使命。他是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促进者,更是民族团结的守护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答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最坚实的基层力量。

编辑:罗祥瑞

编审:张宏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