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香港故事|邂逅香港原创粤语音乐剧的多元文化之美

发布时间:2025-08-11 10:01:06  浏览量:3

7月11日拍摄的《大状王》内地巡演北京站首演场外的观众。新华社发(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供图)

新华社香港8月10日电 题:邂逅香港原创粤语音乐剧的多元文化之美

谢妞

明月高悬,鼓声响起,清代“状王”方唐镜的堕落与救赎从此开始……今年夏天,由香港西九文化区、香港话剧团联合制作的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开启内地巡演,从上海到北京,创下香港音乐剧在内地巡演的最多场次及观众人次纪录。

“有几多邂逅会终生也未忘记”——这句印在《大状王》海报上的唱词,成为观众离开剧场后的真实写照。该剧主演、香港话剧团助理艺术总监刘守正说:“许多观众看完演出后在回程的大巴上齐唱剧中歌曲,还有观众自发进行二次创作,这些反馈超出预期。”

《大状王》2025年内地巡演北京站公演剧照。新华社发(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供图)

十年磨一剑

回顾创作历程,导演方俊杰说,《大状王》的最初概念源于2015年,编曲高世章和作词岑伟宗在聊天时,萌生了把香港电影《审死官》的故事改编成音乐剧的想法。与二人有过多次合作的编剧张飞帆很快也加入其中,《大状王》的剧本初稿在几周后便出炉。

“真是不得了!”方俊杰第一次看到剧本时颇为触动,“无论是剧情还是音乐,都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一班人、一条心、讲好一个故事。”这是《大状王》团队的信念。从2015年起,创作团队便开始打磨这部戏。和香港过往的音乐剧制作模式相比,《大状王》采用少有的百老汇式“预演制”模式。

《大状王》2025年内地巡演北京站公演剧照。新华社发(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供图)

方俊杰告诉记者,“预演制”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接受第一次呈现的效果不一定是完美的,这也恰恰为作品调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2019年,《大状王》在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进行了4场预演,演出后主创团队结合收集到的2000多条观众反馈以及业内人士对剧本提出的意见,针对性地对作品进行瘦身和修改约20次。

2022年9月,正式首演时的版本已经焕然一新。两轮演出32场一票难求,横扫第31届香港舞台剧奖十大奖项,成为香港音乐剧“黑马”。

文艺评论家程辉在观看后感慨道,《大状王》的创作是把音乐、戏剧中要表达的要素真正与音乐进行了自然推动与黏合。

中西文化创新融合

《大状王》的故事源于清代,音乐剧的表演形式则源于西方,尽管存在文化上的差异,但创作团队并不担心呈现效果失衡。

“香港拥有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底蕴,又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这些优势让我们在无形中把不同文化紧密融合,无论观众来自哪里都能找到共鸣。”方俊杰说。

《大状王》的音乐矩阵中融合了大量古典与近现代风格音乐,皆为角色服务。至少29种曲风错落有致,既有传统民乐,又具国际元素,尽显香港文化多元。

在形式多样的音乐搭配和粤语的九声六调中,故事与音乐浑然一体,层层递进。无论是《有阵时》表达的亲情缺憾,或是《踏上清源》的上下求索,直击心灵,令观众念念不忘。

舞台上,简单又不失格调的“一桌二椅”借鉴了传统戏曲舞台布景,圆形和长方形转台之间实现自如切换,随着平台旋转,意蕴无限。

方俊杰说,整个舞台设计以中国山水画的“东方写意”美学为创作追求,希望构建一个观众与舞台之间的“留白”空间。“舞美也是叙事的一部分,不同布景之间相互组合,用运动说出故事,给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期盼更多文化互动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香港文艺作品走进内地剧场。《天下第一楼》《血色双城记》……多部粤语作品跨越方言壁垒,赢得观众喝彩。

2023年《大状王》香港场演出结束后,来自内地城市的演出邀请纷至沓来。比起驻场表演,巡演行程更为密集,对于演员体力也是挑战,如何搭建巡演班底成为团队面临的难题。

2024年《大状王》剧组展开演员招募工作,收到近500份申请。除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演员,还有一些来自母语非广东话的内地城市和海外演员。

今年23岁的陈书昕经由海选脱颖而出,在剧中担任女主角秀秀。不久前的上海巡演是她个人舞台首秀。陈书昕告诉记者,她和另外两位新主演在正式登台之前经历了长时间训练,并与另一组演员交叉排练。

陈书昕说:“排练中我们根据自己特质去诠释个人风格,这种模式会赋予剧情和人物关系更细腻的质感。”据悉,两组演员的“混搭”组合也将亮相香港的第三次公演。

戏里戏外,观众与好作品的“双向奔赴”持续升温。在北京首场演出开演前一两个小时,剧场大厅就已熙熙攘攘。演出结束后,观众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一篇篇真诚评价,主创团队时刻关注观众反馈。

回顾香港原创音乐剧,自1972年《白娘娘》起,已历经50余年。从初期的探索尝试,到词曲相生、渐入佳境,再到1997年《雪狼湖》探索商业新模式,逐步形成融贯东西、多元共生的创作风格。

“《大状王》的成功是一个机会。”方俊杰期待,《大状王》团队带着作品“解锁”不同城市,香港未来也会有更多音乐剧在不同时间、不同剧院上演,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推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