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朋音乐会翻车:怼粉又“双标”,情怀碎一地
发布时间:2025-08-30 19:08:00 浏览量:1
苏有朋,是梁静茹借给你勇气了么。
高价开音乐会,出口怼粉丝。
你以为你是谁?
-1-
苏有朋,中老年翻车的猝不及防。
一切始于他定在9月11日生日当天在北京举办的“B-Side限定音乐会”。
开音乐会就好好开,倒也无可厚非。
可是,他偏偏要想不开,搞双门票制度。
VIP票售价1500元,包含优先入场、1对10合影、亲笔签名等权益。
而普通票911元,却仅限观看演出,没有任何额外福利。
而且VIP票数量非常有限,很多粉丝没能抢到。
于是乎,很多粉丝开始着急了,呼吁他是不是考虑一下,也增加普通票的权益,比如开放合影。
毕竟,花了近千块去听音乐会,却连基本互动都没有。
而vip却可以有种种优待,一下子让人感觉被区别对待。
粉丝的诉求其实可以理解。
但苏有朋怒了,在微博超话硬邦邦地回怼。
这番话不管是表面意思,还是深层意思,都经不起细品,随即立即引发轩然大波。
“卖艺不卖身”的尖锐比喻,让人感觉极其不适。
更荒谬的是,一边说着“卖艺不卖身”,显得自己很有原则。
另一边却又为VIP票提供“合影”待遇。
这不就等于说,不是不能“卖”,而是得看价钱合不合适吗?
争议持续发酵,事态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昨天,苏有朋发了长文道歉。
长文里承认自己因理想与现实落差冲动发言,向因为其不恰当的比喻而感到不舒适的人致歉。
看似详细解释了音乐会的初衷,承认自己的措辞不太恰当。
还强行解释是他听见歌迷想听歌的心愿了,让大家不要只为了他的一张老脸来购票……
表面言辞切切,但实际上一点都不能平息舆论。
苏有朋依然在嘴硬,只是说自己措辞不当,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
既然通过合影的方式多卖了钱,那就别摆出一种高高在上只为音乐的姿态。
既要又要,吃相太难看。
-2-
苏有朋,太不自知了。
曾经喜欢他的角色、他的作品的人,更多的是冲着他演的那个人设去的。
抛开人设滤镜和明星光环,真正了解他欣赏他的人,可能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多。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他的音乐早已过时。
粉丝去支持,更多是因为情怀。
本来就是怀旧形式的音乐会,大家互相配合一下,打一打温柔牌,皆大欢喜。
如果还能合个影,就更好了。
结果苏有朋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非要用赤裸裸的金钱衡量和买卖关系,撕开情怀背后的假面。
真的太没有自知之明了。
像苏有朋等等从十几年前就走红,达到事业巅峰的明星。
于现在的娱乐圈和观众而言,他们更适合保持神秘状态。
偶尔露露脸,维持一下热度,如同吉祥物般在特地的时间和话题里,刷一波回忆存在感,就足够了。
但是,如苏有朋一样。
他们也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是怎么起家的。
习惯了被粉丝捧着,被市场宠着,慢慢就和普通人的感受脱节。
一旦遇到点不同的声音,不是想着沟通解释,而是直接硬怼回去。
他觉得一切都是刁民在想害朕,殊不知现在的观众早就不惯着他了。
这种心态,说穿了就是有点“膨胀”,忘了初心和来路。
别忘了,演员也罢,歌手也罢,都是艺人。
而艺人的“艺”,最终受众是谁。
不就是这些普通的听众和粉丝么。
而且,苏有朋本来可以避免这场风波的。
如果他真的是为了感恩粉丝办音乐会,一开始就把会场设定为纯音乐欣赏会。
而且不设置任何合影环节,那么即使普通票观众没有额外权益,也大概率不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或者,在粉丝提出合影需求时,他的团队完全可以委婉解释,是因为场地原因和时间限制等等……
然后再承诺以后如果有机会,会创造更多跟粉丝们互动的机会。
这不也挺好的。
但苏有朋选择了最糟糕的应对方式。
用高傲的态度回应支持他、为他花钱的粉丝。
他想强调音乐会的价值情怀,结果又想用分化的方式捞钱。
想保持自己的纯粹形象,却又明码标价出售合影机会。
简直是自相矛盾,也难怪有人骂他“又当又立”。
-3-
苏有朋,走到今天并不容易。
1988年,他作为小虎队最小成员“乖乖虎”出道。
九年后,小虎队解散,苏有朋开始独自勇闯娱乐圈。
也是他足够幸运,一年后就遇到了《还珠格格》这个剧本,自此一炮而红。
尝到了甜头之后,他几乎全心全意扑进了影视圈。
一口气拍了《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倚天屠龙记》《绝代双骄》等等出圈的作品。
年轻时候的他,还算认真刻苦,加上演员这条路他走得太顺了,让他对自己逐渐自信起来。
尤其是2014年,他从演员转型担任导演,执导的电影《左耳》,意料之外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更加让他在娱乐圈到了人人敬之的地步。
同行夸赞,后辈追捧,还有一众粉丝在拥护。
他似乎自以为站在了巅峰。
但有时候,明星们在积累足够财富和名声后,最好的选择应该是保持低调,见好就收,而不是继续想着搞事情。
保持原有的形象和人设,比冒险折腾一些自己把控不了的事情更为明智。
曾经,苏有朋还是我们心里的白月光。
是《还珠格格》里深情的五阿哥,是《倚天屠龙记》中潇洒的张无忌。
结果,短短几天,他就把自己积累了三十多年的口碑,一下子作没了。
明明可以躺平享受粉丝簇拥崇拜,偏偏要自己拉自己下神坛。
明明有一百种方式公关,他偏偏选择了最没情商的一种。
这次的翻车,他真的是自找的。
希望他能及时收手,千万别再折腾自己岌岌可危的偶像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