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文化消费 上海音乐厅暑期“文旅三件套”吸引近2万中外观众
发布时间:2025-09-01 18:34:42 浏览量:1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1日报道:随着《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31日在上海音乐厅“响空间”落下帷幕,上海音乐厅今夏精心打造的“文旅三件套”——沉浸式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沉浸声VR互动体验《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画上圆满句号。
整个暑期,上海音乐厅实现白天黑夜全时段、楼上楼下全空间的活动覆盖,不仅有工作日午间的“音乐午茶”沙龙式小型音乐会,还有三大驻场项目在午后至夜晚轮番登场,融合多元艺术形态与前沿科技,覆盖全年龄段及传统文化爱好者等多元群体,形成“日常演出+定制文旅”的一站式暑期文化体验,吸引了近2万人次走进这座95岁的艺术殿堂。
7月5日至27日,《百鸟朝凤》第三轮驻场在上海音乐厅B2音乐立方温情上演,将此空间转化为层叠白羽环绕的“鸟窝”,配合文学文本与分幕剧情引导,让观众轻松理解舞蹈叙事,25场演出几乎场场售罄。有观众表示,“仿佛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不止是看戏,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还有来自江苏、浙江的观众多次跨城而来。
7月17日至31日,《海上生民乐》第六轮驻演回归,作为上海民族乐团与上海音乐厅联合出品的现象级作品,以海派民乐为底色,将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与现代舞台光影、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完成本轮15场演出,累计驻场场次突破140场。大量年轻群体与市民游客走进国乐世界,在社交平台留下评论:“二十多种乐器轮番上阵,灯光跟着旋律流动,东方美学直接拉满”“原来国乐可以这么潮,孩子看完吵着要学琵琶”。
7月18日至8月31日,《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在上海音乐厅“响空间”持续开放,由上海音乐厅联合上海戏剧学院、科技品牌VIVO共同打造,依托VR技术重现20世纪30年代音乐厅的前身“南京大戏院”等场景。体验者化身记者穿越时空,在与NPC互动、收集乐谱碎片、弹奏虚拟乐器的过程中,推动中西音乐融合的剧情发展。该项目开放后成为年轻群体的打卡热点,也有家庭组团体验,让孩子在互动中初识海派文化
三大驻场营造起上海音乐厅“全天候、不落幕”的艺术场域,不仅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还化作拉动城市消费的“文化引擎”。来自广州的一位大学生分享道:“看完《百鸟朝凤》,先去附近的老字号吃了本帮菜,之后还打卡了外滩、东方明珠,这趟上海行既过了艺术瘾,又逛遍了热门景点。”
文创消费亦成为艺术体验的延伸,《海上生民乐》国风系列文创——厅宝·民乐四重奏PP夹、“建筑系列”流苏烫金团扇、“建筑系列”缪斯殿堂浮雕香薰蜡烛等产品持续热销;《百鸟朝凤》剧目主题森系帆布袋、流沙杯垫、小鸟发夹设计清新,成为“观演伴手礼”;上海音乐厅原创的音乐家系列、平移系列等文创产品,让艺术以贴近日常的方式陪伴生活。
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表示,今年推出的暑期三大驻场项目证明了经典与当代、传统与数字的对话可以有效激活城市文化消费潜能,“我们始终希望上海音乐厅不只是一个听音乐会的地方,而是能融合历史、艺术、科技与公众参与的无边界文化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