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碳音乐节:阿那亚·虾米音乐节的环保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9-02 19:47:53 浏览量:1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我看到有两位保洁阿姨很辛苦地在收拾垃圾,我们一起帮助她们好吗?好的环境需要靠大家维持。”在2025阿那亚·虾米音乐节的舞台上,范晓萱对台下观众说,获得了一片响应。
在“阿那亚·虾米音乐节净滩行动乐迷志愿群”里,每天都有大批乐迷加入。群友发起“我支持环保音乐节”的接龙,在每天演出结束后集体出动清理沙滩上的垃圾。很晚了还有网友追问:“现在赶过去还来得及吗?”
2024年,阿那亚·虾米音乐节对观众发起“环保音乐节”倡议,音乐节共同发起人、大麦娱乐总裁李捷称要用三年时间,打造最干净的沙滩音乐节。2025年的音乐节现场可见,即便有零星的垃圾,很快被保洁人员和志愿者清理干净。
这是实实在在的改观。干净的现场让人惊讶,线上线下参与的碳中和让人信服,趣味互动+奖品+视觉设计营造的仪式感,让人心甘情愿成为环境守护者。
一届音乐节,影响的不只是耳朵,还有眼睛、身体、心灵——甚至是环保意识本身。阿那亚·虾米音乐节上,每个人都成为环境的守护者,一次分类、一张照片、一份碳贡献,都有力量。
践行垃圾分类与净滩行动,还海滩一个洁净
2025年的阿那亚·虾米音乐节,常常能看到观众和工作人员一起自发清理的场景——这背后,是长期的用心设计。
“音乐节最后一道浪漫环节,不是日出,不是合唱,而是散场后的集体净滩行动。”网友福球球分享到,“有情侣一起的,有朋友结伴的,还有带着孩子的家长,超自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是虾米音乐节第二年发起净滩行动,在下午5点和晚上11点演出结束后,微信群里会招募乐迷沿海滩清理垃圾,拾起纸屑、瓶罐。参与者不仅会得到官方颁发的“志愿者证书”,还收获一种被认可的归属感。这样的互动,让环保不再枯燥,而是变成一种现场仪式。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在演出结束前,就尽量营造“垃圾不落地”的良好氛围。
配合场地布置,在每场演出前后,大屏幕循环播放轻松又不失温度的环保提示。“请勿随意丢弃垃圾,让我们共享最美好的音乐和最干净的沙滩、草坪”等口号的滚动播放,视觉上给观众温和提醒,也潜移默化地提醒环保意识。
在现场每个关键通道和舞台附近,都设置了多处垃圾分类投放点,不仅干湿分离、可回收与厨余分区,还安排专人引导。这些简单却有效的设计,强化乐迷分类习惯。
今年,现场还增设了吸烟区,别出心裁设计了趣味烟头回收桶。“库里和詹姆斯谁更强?”“你喜欢猫还是喜欢狗?”大家可以用手里的烟头投票。回收桶旁的提示板上,路人用手机一碰,即可获得地图导览,找到下一个吸烟处。
保洁员在现场随时发现垃圾随时清理。连移动厕所前,也有人专门值守,定时打扫。音乐节经常被诟病的厕所卫生问题,在这里完全不存在。
据悉,本届阿那亚·虾米音乐节现场共设置了200个垃圾分类点,5天回收塑料瓶超十万个,累计吸引约15万人次响应环保行动。网友“夏天的鲤鱼”发现,一夜狂欢之后,第二天早上的沙滩没有一丝垃圾。
倡导低碳理念,打造“中国·零碳音乐节”
有了干净的现场做基础,才能让环保的理念更有说服力,“低碳”“零碳”这些抽象的理念才能深入人心。
“碳中和”这个词,听上去离音乐节有点遥远,但2025年阿那亚·虾米音乐节让它变得伸手可及。
今年音乐节与蚂蚁森林展开深度合作,观众可以通过蚂蚁森林平台参与碳中和行动——观众将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积累的绿色能量,定向用于支持“阿那亚·虾米音乐节碳中和”活动,蚂蚁森林根据观众贡献的绿色能量总量,采购等量碳信用并按规范流程在注册机构完成注销,确保阿那亚·虾米音乐节碳排放抵消过程合法合规、真实可溯,切实兑现碳中和承诺。
据悉,活动吸引超过124万用户参与碳中和助力,实现从演出制作到落地的全链路碳中和,达成了打造“中国·零碳音乐节”的构想。
“碳中和”意味着通过减排或抵消措施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伦敦未来森林公司的商业实践,其核心是通过植树、碳捕集等方式平衡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在音乐产业领域,“碳中和”正逐渐成为重要议题。
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Flow Festival是世界上首批碳中和音乐节之一。每年,他们都会测量音乐节的碳足迹总量,并努力减少排放。自2009年以来,音乐节的碳足迹由第三方公司合作计算,并使用经批准的标准化措施进行补偿。
减少碳排放也几乎成为国际大型音乐节的标配,国外大型音乐节常通过碳补偿与再生能源供给等方式实现碳中和。2025年的美国Lollapalooza音乐节就用混合电池系统为主舞台供电,还融入了其他多项可持续发展举措,包括分类回收垃圾、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前往现场等等。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则走出了本土特色路径,线上线下融合,全民参与式实践。乐迷既数字化参与,也在观演体验中感受低碳理念落地。
从具体的“无垃圾洁净现场”跨越到“碳中和”的系统环境责任,不但虾米音乐节的环保理念呈现出新高度,也把“绿色演出”从概念转化为可落地、可感知的实际行动,树立起音乐节领域的环保新标杆。
从现场感动到行业风向,环保成虾米标签
环保做得好,并不只是姿态摆得高,或者一时好看,更重要的是让观众记住,让行业看得到。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2024年已初探“环保+艺术”的结合,2025年不再只是试验,而是真正把这一标签摆到台前。连续两年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观众对虾米音乐节最鲜明印象之一。
哪种物品对海龟最危险?油污染后,海鸟的典型求救表现是?这些知识普通人未必清楚。除了净滩、垃圾分类,现场还有知识互动小游戏:用三个空饮料杯换一次答题机会,拍照打卡海洋保护知识墙带话题发微博,都能赢纹身贴、透扇、甚至玩偶。
此外,现场主题连环画、海洋保护海报等视觉展板,放在垃圾桶旁,宣传碳中和计划、净滩行动计划等,成为观众休息或排队时的“贴心提醒”。既让环保知识落地,也让内容有看点,适合传播。
这些小设计,让参与变有趣也更容易被记住——环保不再冷板凳。这不只是一场视觉体验和知识灌输,更是一次让观众成为参与者、守护者的体验,让环保在记忆里扎根。
这背后,是阿那亚·虾米音乐节一直保持的情感温度,让音乐现场和一群理想主义乐迷共融共生,让每个人都能切实感觉到参与感、融入感和归属感。从现场其他细节中都能感受到这种用心。今年的现场增设了无障碍观演区,一直以来备受好评的女性专属卫生间数量也有增加。
由此可见,环保和其他公益项目一样,不能只是点到即止的表演,而是一种包含体验机制、情感联结和传播机制的整体设计,让大家从“看热闹”,变成自觉“参与守护”。
阿那亚·虾米音乐节已不只是一个音乐节,而是文化活动与环保教育结合的样本。未来的中国音乐节,若都能走这条路,把环保做成真正让人愿意参与的体验,而不是冷冰冰的口号,那么环保标签就不会褪色,也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业常态。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