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六年级上册音乐7《七色光彩》教案

发布时间:2025-09-02 16:05:35  浏览量:2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旋律中“七色光”所传递的阳光、积极的意境,提升对儿童歌曲情绪与意境的感知能力。

2. 艺术表现:能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如附点节奏),尝试加入简单的肢体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展现歌曲的活力。

3. 文化理解:了解“七色光”象征多彩生活与美好希望的文化内涵,感受歌曲中传递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对生活与艺术的积极关联。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用自然、有感染力的声音完整演唱《七色光彩》,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与情绪。

2. 理解歌曲中“七色光”的象征意义,感受歌曲传递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难点

1. 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如“太阳太阳”“照得我们”等乐句),避免节奏拖沓或抢拍。

2. 尝试用打击乐器(如沙锤、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做到演奏与演唱节奏协调统一。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歌曲音频、歌词字幕、七色光图片/动画)、《七色光彩》歌谱(电子版+板书版)、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铃鼓)、七色光卡片(红、橙、黄、绿、蓝、靛、紫)。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歌曲,初步熟悉歌词;准备彩色画笔(可选,用于课堂拓展活动)。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七色光图片、播放动画,创设“走进彩虹世界”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听唱法:以多次聆听歌曲为基础,引导学生自然跟唱,逐步掌握旋律与歌词,降低学唱难度。

3. 示范法:教师范唱(突出附点节奏与情绪)、示范打击乐器演奏方式,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模仿范例。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七色光的意义”、合作设计伴奏方案,培养协作能力与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课时,40分钟)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 教师展示彩虹图片/播放彩虹动画,提问:“同学们,看到这美丽的彩虹,你们能说出它有几种颜色吗?这些颜色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2.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彩虹的七种颜色像阳光洒下的‘七色光’,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和这充满活力的七色光有关——《七色光彩》。”

3. 播放歌曲音频(第一遍),引导学生闭眼聆听,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完这首歌,你们觉得它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像在讲述什么场景?”

(二)学唱歌曲,突破难点(20分钟)

1. 聆听熟悉歌词(5分钟):播放歌曲音频(第二遍),同步展示歌词字幕,引导学生轻声跟读歌词,标记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词(如“光彩”“照耀”),教师正音。

2. 跟唱掌握旋律(8分钟):

- 教师播放歌曲伴奏,逐句带领学生跟唱,重点关注附点节奏乐句(如“太阳太阳,照得我们”),教师用手拍节奏提示,帮助学生找准节奏。

- 针对学生唱不准的乐句,单独抽取反复练习,确保全体学生掌握。

3. 完整演唱,强化情绪(7分钟):

- 播放歌曲音频,学生完整跟唱,教师提醒用“微笑的表情、明亮的声音”演唱,传递歌曲的欢快情绪。

- 去掉音频,学生自主演唱,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音准、节奏问题。

(三)拓展活动,丰富表现(10分钟)

1. 讨论“七色光的意义”(3分钟):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歌曲中的七色光象征什么?生活中哪些事物像七色光一样美好?”,每组派代表分享,教师总结(象征多彩生活、希望、快乐)。

2. 打击乐器伴奏(7分钟):

- 教师展示沙锤、三角铁等乐器,示范演奏方式(如沙锤为歌曲强拍伴奏,三角铁点缀乐句结尾)。

- 学生自愿分组(演唱组、伴奏组),伴奏组选择乐器,在教师指导下尝试为歌曲伴奏,完成“演唱+伴奏”的完整表演。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学会了哪首歌?它传递了怎样的情感?”

2. 教师鼓励学生:“希望大家像歌曲中的七色光一样,永远保持乐观、快乐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播放歌曲音频,师生共同演唱,结束课堂。

六、板书设计

七色光彩

一、歌曲情绪:欢快、活泼

二、重点节奏:附点节奏(太阳太阳,照得我们)

三、七色光象征:多彩生活、希望、快乐

四、表演形式:

- 演唱(自然、明亮的声音)

- 伴奏(沙锤:强拍;三角铁:乐句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