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24日本鬼子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的一个刑场——琵琶山

发布时间:2025-09-10 10:16:58  浏览量:2

琵琶安魂曲

琵琶山,多么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山。然而,它却被汩汩血河濯洗,被累累白骨覆盖······

除了饥饿、劳役、疾病等折磨致死外,大批大批地集体屠杀,是“新华院”战俘的另一种悲惨结局。

在当时,日寇在济南的统治机构分别为:侵华北支 那方面军所辖第十二军(番号为仁第4221部队,简称仁部队),十二军是侵鲁日军最高指挥机构;济南防卫司令部(司令官为十二军五九师团五四旅团少将旅团长长岛勤),具体负责济南地区的“军事防务”,兼管行刑;济南军法会议(又称济南军事法庭),负责审判战俘和一切抗日爱国人士。被军法会议判处死刑的人,由济南防卫司令部派出刽子手行刑。军法会议名为法庭,实则也是一个魔窟,里面光刑具就有数十种之多,很多人未经审判即惨死在酷刑之下。接下来是“新华院”。

按照日寇最初的说法,“新华院”是关押被济南军法会议判处有期徒刑的战俘的地方,但是几乎自“新华院”开张之日起,它所关押的人就已决不仅仅是被判处徒刑的战俘了。它实际上是一个关押战俘和无数抗日爱国人士以及无故被抓的平民百姓的大型集中营(主要是战俘)。即便这样,它也不是一个行刑单位,按理说,只应负责监禁战俘。

但是,和所有侵入中国的日军脉系一样,在大肆屠杀中国人民这一点上,日军是从来不需要考虑“职权范围”的——只要他们想杀!尤其像“新华院”这样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窟,更不会例外。

何况“新华院”太需要战俘死亡——

山东省大部地区已沦入敌手,每天都有大量的战俘和我抗日军政人员被俘后押往济南,如果仅靠饥饿、疾病和折磨致死的话,只能监禁两三千人的“新华院”岂能容纳得下?

怎么办?

集体屠杀!这样可以尽快地腾出“床位”,让给新来的战俘,如此循环往复。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拿手戏。

袁秦广随科重荣楼

1943年9月的一天。

天气出奇地好。秋风微熏,阳光灿烂得有点刺眼,天幕上几乎看不到一丝云彩。几只叫不出名的小鸟在“新华院”内的大柳树上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后,惊叫着冲腾而起,一头扎进了辽阔高远的晴空深处。

汽车引擎的轰鸣声沉闷地传来,一辆军用卡车开出森严恐怖的“新华院”大门。

卡车前面一面手帕般大小的太阳旗,迎风抖动着。卡车后厢里,十二名战俘被反剪着双手紧紧地捆绑着,眼睛被一拃宽的白布蒙着,白布一直蒙住鼻子,使他们的每一次呼吸都感到极为困难。

他们是被日寇“验明正身”的共产党人和抗日爱国人士。

“日本鬼子这是要把我们弄到哪里去?”他们被蒙住双眼看不见外面的道路、方向和景物,感到凶多吉少。

他们踏上了死亡之路。

在他们的两侧,紧靠厢板站着八名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日本兵枪上的刺刀闪着冷森森的光。

汽车出了“新华院”大门,向西面行驶了一段后,拐上向南的一条马路,穿过营市街、辛庄······驶向一个叫济南人毛骨悚然的地方。道路两旁的群众见了,无一例外地慌忙避开,人们知道,这十二个人又完了。

汽车开始上坡。

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不时地跳动、颠簸,车上的人被颠得东倒西歪,不断撞到两侧押车的日本兵身上,每撞上一次,日本兵便凶狠地将他们踢开。

终于,汽车嘎地一声停住了。

这里是位于济南市郊六区西十里河庄的琵琶山下。

琵琶山,多么富有音乐味道的名字!山底下一定埋藏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然而,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济南人一听到琵琶山这三个字,就禁不住打个冷战。因为,这里是日军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的一个刑场。自1937年12月济南沦陷后,侵济日寇先后在任家山口、腊山和琵琶山修建了三处刑场,其中以琵琶山刑场规模最大,杀人最多。日寇为了维持法西斯统治,几乎每天都在这里杀人,被当地群众称为“万人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