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外媒测评丨情感与技术的交汇—LINA DAC X 如何还原音乐的真谛(下)

发布时间:2025-09-17 17:44:41  浏览量:1

前文回顾:外媒测评丨情感与技术的交汇——LINA DAC X 如何还原音乐的真谛(上)

数字滤波器表现

在 LINA DAC X 上,针对 LPCM 输入提供了最多六种数字滤波器(见下方插图:F1 黑色、F2 红色、F3 青色、F4 绿色、F5 橙色、F6 紫色)。不过在中间采样率(48kHz-176.4kHz)下,用户仅能选择前四种滤波器。

滤波器的选择会影响 频率响应、时域失真(即“振铃”效应)以及阻带抑制。其中阻带抑制在高采样率(96kHz 以上)时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六种滤波器(F1-F6)在播放 CD 音源时,都能维持几乎完美的 ±0.02dB(20Hz-20kHz)平直响应,但阻带抑制能力差异明显:依次为 125dB、35dB、12dB、6dB、125dB 和 120dB。

· 除了 F5(快速最小相位滤波器,橙色曲线)之外,其余均为线性相位类型。

· F6 采用快速削顶(apodising)线性相位算法(紫色曲线),其在 48kHz 下的 –3dB 响应点与 F3 相同,尽管 F3 是慢速滚降的线性相位滤波器,并且阻带抑制大幅降低。

· 在 96kHz 音源下,F1-F4 的 –3dB 响应点分别为 43kHz、46kHz、28.5kHz、36kHz;

· 在192kHz 音源下,分别为 79kHz、80kHz、48kHz、58kHz。其中 F4(绿色曲线)在“振铃”控制方面最为优秀。

需要注意的是,F5 在播放 192kHz 音源时高频衰减最明显,其 –3dB 响应点仅为 28kHz。

另外,这些滤波系数会在 DSD 与 DSDx2 升频处理之前就已应用,因此在 DSD 与 DSDx2 下也有对应的 –3dB 限制:

· DSD 模式:78kHz、68kHz、64kHz、30kHz、29kHz;

· DSDx2 模式:79kHz、78kHz、78kHz、60kHz、57kHz。

美妙之声

前面的播放清单多少带点流行色彩,比如Elton John《Honky Chateau》五十周年纪念版 [Rocket 4596215] —— 钢琴声惊艳,乐队配合紧凑专注,而《Honky Cat》里的铜管乐饱满圆润。整场表现令人沉浸其中,以至于我们一路听到 Starland Vocal Band 的《Afternoon Delight》(同名专辑 [RCA Victor RS 1074]),最后那段大胆的无伴奏合唱被 LINA DAC X 完美呈现,听得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是时候来点更“正经”的作品了。比如 2000 年由 小提琴家 Nigel Kennedy 和 Killing Joke 主唱 Jaz Coleman 合作的《Riders On The Storm – The Doors Concerto》[Decca 467 350-2]。小提琴与完整管弦乐队的结合,在《The End》这首长达 11 分钟的曲目里展现出接近原版的迷幻、怪异与威胁感,虽然没有原版那般暴烈,却同样让人震撼。紧接着切换到 1967 年 The Doors 同名专辑 [五十周年纪念版,Rhino 下载] 中的《The End》,LINA DAC X 充分揭示了 Jim Morrison 声音的变化:从虚弱、哀伤到狂躁、愤怒,层次分明,令人血脉贲张。哪怕对于某个年纪的乐迷来说,如今一听到《The End》,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丛林上方旋翼轰鸣的场景!

复古氛围

回到更轻松的乐曲,LINA DAC X 在演绎 Count Basie 1957 年同名专辑《April In Paris》中的铜管和声时表现极为出色 [Verve 0602498840184]。它顺滑地带你穿越音乐,节奏感让人情不自禁跟着打拍子,直到 Basie 在结尾喊出那句 “One more time”。是的,这声音的确带着复古色彩,但通过这台 dCS 最新 DAC 播放时,关注点完全在音乐本身,而非录音年代的技术限制。

这种与音乐深层沟通的能力正是 LINA DAC X 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大规模铜管合奏的气势,还是 Neil Cowley Trio《Rooster Was A Witness》 [The Face Of Mount Molehill; Naim Label CD171] 那种节拍精准的律动。幸运的是,我当年曾亲耳在现场听过这首曲子,仍清晰记得那种猛烈、不可阻挡的声浪。而 LINA DAC X 也正是如此重现了那份力量。Cowley 的钢琴敲击果断有力,每个音符都干净而富有冲击力,Rex Horan 的低音与 Evan Jenkins 的鼓点则配合得天衣无缝,把整首曲子不断推向前进。

权威之声

当然,LINA DAC X 也能展现细腻与丰润的一面,这体现在 John Butt 指挥下 Dunedin Consort 演绎的莫扎特《安魂曲》录音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DSD64,Linn Records CKD449]。从开篇的磅礴气势到《Lacrimosa》那段柔美的抒情,LINA DAC X 带来了所有你能想象的动态与清晰度:音乐可在铜管的高亢声中汹涌而起,又能在低声吟唱中轻轻回落,最终汇聚成一场宏大而厚重的悲伤宣言。它不仅触动人心、音乐表现力极强,更展现出对人声与乐器的深刻洞察——而这,正是 LINA DAC X 最拿手的地方。

《HI-FI NEWS》 结论

外观上,LINA DAC X 采用了 dCS 一贯的设计语言,但看上去更趋于传统。然而在声音表现上,它依旧延续了 dCS 的血统。无论从 Hi-Fi 的各项指标还是操作的便捷性,它都表现得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它能在技术实力之上,带来直抵人心的音乐感染力。再加上固件更新带来的持续支持,这台 “LINA” 无疑会成为众多顶级系统中的决定性因素。

实验室报告

毫不意外,LINA DAC X 的核心性能与 LINA Network DAC 2.0 高度接近。它提供 2.05V 与 5.91V 平衡输出,在 2V 与 6V 模式下的信噪比分别达到 109.2dB 与 117.0dB(A加权),同时保持极低的输出阻抗(约 1 欧姆),且不受连接线影响。这些表现得益于其模拟输出级设计,而失真则取决于输出电平与前级数字处理阶段(在低电平时主要由数字部分决定)。

全新的 M3 Ring DAC 映射器以两倍速率运行,与 M2 模式相比大幅降低了超声波噪声。而在谐波失真(THD)方面,M1 与 M3 的峰值略高(0.00017–0.0003% 对比 0.00012–0.00025%),但在动态范围顶部 20dB 内的最低失真表现却更佳(0.00004–0.0001%)。

在抖动控制上,LINA DAC X 也更进一步:在所有采样率下抖动被压缩到 9–12ps,而 LINA 2.0 的典型值约为 20ps [DXD 升频;见下图2黑线]。不过这些数值本就已经极低。下图2还清晰显示了新 DSDx2 模式(蓝线)相较于标准 LPCM 转换为 DSD 升频(红线)在再量化噪声上的差异。

至于频率响应、时域行为和阻带抑制,则取决于用户选择的六种 dCS 定制数字滤波器。在主观听感上,差异最明显的通常出现在 F4(慢速线性相位)、F5(快速最小相位)和 F6(快速消振/线性相位) 之间。而 F2 作为“更常规”的线性相位滤波器,则提供最平直的频响表现:在 48kHz、96kHz 与 192kHz 文件下分别为 ±0.01dB/20kHz、–0.50dB/45kHz 与 –7.5dB/90kHz,但图像抑制仅为一般水平(35dB)。

此外,dCS 的 Ring DAC 还预留了数字余量,因此所有滤波器均顺利通过了 采样间削波(intersample clipping)测试。

总代理

昇和影音集团

Richcom Audio Video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