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初中晚自习可以不上吗?学校说自愿!不上的被区别对待!

发布时间:2025-09-18 14:35:11  浏览量:1

“学校说晚自习自愿上,可我家孩子没上,老师就不把作业答案发给他,还总说‘不上晚自习跟不上进度’,这哪是自愿啊?”最近,不少初中家长在社群里吐槽晚自习的“自愿陷阱”——学校表面说“不强制”,可不上晚自习的学生却遭遇各种“区别对待”:得不到作业答案、被老师冷落、甚至被暗示“不上就会落后”,这让家长们既无奈又愤怒。

家住武汉的陈女士,儿子上初二,因为孩子晚上要上钢琴课,她就没让孩子参加学校的晚自习。可没过多久,她就发现不对劲:“班里同学都在晚自习上拿到了数学作业的详细解题步骤,我家孩子只能拿到空白作业,问老师要答案,老师说‘答案只在晚自习上统一讲,没上的自己想办法’。”陈女士没办法,只能自己对照教材给孩子讲题,“可我也不是老师,有些难题讲不明白,孩子只能第二天去问同学,作业经常交得很晚”。

更让陈女士生气的是,有次开家长会,班主任特意提到:“建议家长尽量让孩子上晚自习,在学校有老师辅导,效率比在家高,那些不上晚自习的同学,最近几次小测成绩都不太理想,家长要多重视。”陈女士听出了话里的“暗示”,“这不就是说不上晚自习的孩子成绩差吗?可我家孩子之前成绩一直不错,没上晚自习后也没落下,老师这么说,就是想逼我们上晚自习”。

和陈女士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广州的张先生。他女儿上初三,因为家离学校远,晚上回家不安全,就没上晚自习。结果老师在群里发作业时,总是分“晚自习版”和“非晚自习版”:“晚自习版”有详细的重点提示和解题思路,“非晚自习版”只有简单的题目列表。“我女儿问老师要‘晚自习版’的作业,老师说‘那是给上晚自习同学的额外辅导材料,没上的不用要’,这明显就是区别对待!”张先生说,后来他只能托上晚自习的同学家长,偷偷把“晚自习版”作业拍给他女儿,“本来简单的事,搞得像做贼一样”。

不过,也有家长因为“怕被区别对待”,不得不让孩子上晚自习。南京的李女士,儿子上初一,因为晚上要照顾生病的奶奶,想让孩子在家晚自习,可老师说:“晚自习会讲第二天的新课预习重点,没上的同学第二天可能跟不上,而且班里大部分同学都上,就几个不上的,孩子容易被孤立。”李女士听后只能妥协,“虽然知道孩子辛苦,但也怕老师不重视他,只能让他先上着,晚上我多抽时间陪奶奶”。

为什么学校会搞“自愿上晚自习,却区别对待”?某初中班主任(匿名)透露,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升学率压力”,“学校会给老师定成绩指标,晚自习能让老师多辅导学生,提高班级平均分,所以老师会尽量让更多学生上晚自习”;二是“管理方便”,“大部分学生上晚自习,老师能统一布置作业、讲题,不用单独给没上的学生发材料、答疑,节省时间和精力”。

这位老师还说,其实很多老师也不想“区别对待”,“但学校有要求,加上精力有限,只能优先照顾上晚自习的学生,没上的学生就难免被忽略”。

对于这种“区别对待”,家长们普遍表示不满,“既然说自愿,就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没上晚自习,就剥夺孩子获得学习资源的权利”。不少家长也提出了建议:

• 作业和答案统一发放:不管学生是否上晚自习,老师都应该在群里或班级平台上,统一发放作业、答案和学习资料,不能只给上晚自习的学生;

• 辅导资源公平分配:晚自习上的辅导内容,比如重点讲解、解题思路,应该整理成文字或视频,分享给没上晚自习的学生,让他们也能获得同等的辅导;

• 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学校和老师应该真正做到“自愿”,不暗示、不施压,更不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家庭距离、特殊需求),尊重家长的选择。

教育部门也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强制学生参加晚自习,更不得因学生不参加晚自习而区别对待”。如果家长遇到区别对待的情况,可以向学校教务处或当地教育部门反映,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其实,晚自习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辅导,但如果变成“变相强制”和“区别对待”,就违背了初衷。学校和老师应该多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考虑,真正做到“自愿、公平”,让晚自习成为帮助学生的“助力”,而不是让家长和学生焦虑的“压力”。希望所有学校都能规范晚自习管理,尊重每一个家庭的选择,让孩子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