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天师钟馗捉鬼第四回:绣楼琴声迷心魄,琵琶精幻形噬魂!

发布时间:2025-09-22 15:05:00  浏览量:1

上回说到钟天爷智擒守财鬼,破了那铜钱中的邪祟。

今日且说一桩风月奇案——丝竹悦耳,切莫沉迷。

那深闺绣楼之内,婉转琴声处,竟藏着一只专噬多情才子魂魄的可怕精怪。

此妖不显狰狞,反以绝色姿容、动人音律诱人,其手段之高明,尤胜画皮鬼三分。

且看钟天师如何识破这丝竹中的杀机,解救沉醉温柔乡的痴心之人。

【鬼名由来】琵琶为躯,情怨为魂

此妖唤作“琵琶魅”,并非人死所化之鬼。

乃是一具千年琵琶吸收日月精华,又久浸于青楼痴怨哀婉之情中成精。

其身负历代艺伎的情愫与怨念,对知音之人又爱又恨。

它慕才子风流,却又憎恨一切见异思迁的负心之人。

常流连风月之地,专寻那自命风流的文人墨客下手。

【鬼魅形貌】琵琶半掩,绝色倾城

其形貌极尽妍丽——常以怀抱琵琶的绝色女子形象出现。

云鬓花颜,眉眼含情,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

但其本体实为怀中那具紫檀琵琶,琴身光滑如镜,弦丝染血。

细看之下,其身影在月光下略显透明,且足不沾尘。

弹奏之时,周身有粉色光晕缭绕,香气袭人,闻之令人心神荡漾,甘愿沉沦。

【栖身之所】寄身乐坊,蛰隐青楼

此妖最喜藏身于烟花之地、乐坊教司。

名贵的乐器匣、花魁的绣楼、夜夜笙歌的画舫,都是它的巢穴。

它尤爱附身于音色最美的乐器之中,静待知音入瓮。

每逢华灯初上,它便化形而出,于喧嚣中寻觅目标。

以音律探知人心中的情欲与寂寞。

【恶行恶状】音律乱神,柔情噬魂

其害人手段极为高明:先以一曲琵琶绝技引人驻足,眸中含情,暗送秋波。

琴声能直抵人心,勾起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与情思。

待目标神魂颠倒、将其引为红尘知己后。

便在耳鬓厮磨、你侬我侬之际,朱唇轻启,悄然吸食其阳气与精魂。

被害者往往面带微笑,日渐枯槁,却自觉沉醉于最美妙的梦境之中。

直至灯枯油尽……

【苦主遭难】才子凋零,死状蹊跷

江南才子柳公子,风流倜傥,酷爱音律。

近日却突患怪病,卧床不起,口中痴迷呓语。

反复念叨“此曲只应天上有”,身体虽无外伤,却眼见着形销骨立,医药无灵。

更奇的是,城内接连有三位颇有才名的年轻书生都以类似症状暴毙。

死时皆面带诡异微笑,手中仿佛虚抱某物。

坊间流言四起,皆言是才子们风流,惹了桃花煞。

【天师出手】闻音辨妖,直捣香闺

钟馗途经此地,于夜风中忽闻一缕琵琶音,虽婉转动听。

却暗藏靡靡之音,乱人心智。

他心头一凛:“这琴音妖异,甜腻如蜜,实乃刮骨钢刀!”

当即循声追踪,直至城中最大的“倚翠阁”。

但见绣楼之上,妖气混合着脂粉香气弥漫,虽被欢声笑语掩盖,却难逃天师法眼。

【捉鬼过程】弦断音崩,魅影现形

钟馗径直闯入绣楼,正见那“女子”怀抱琵琶。

对已意识昏沉的柳公子浅笑低吟,欲做最后索取。

“妖孽!还敢害人!”

天师一声雷霆断喝,如惊雷炸响。

那琵琶魅大惊失色,怀中琵琶竟自行发出刺耳魔音,数道粉色光刃射向钟馗。

钟馗不避不让,腰间缚妖索如金龙出海,直取妖物本体琵琶。

同时一剑斩断琴弦,弦断之声凄厉,那绝色皮囊瞬间扭曲波动,现出琵琶原形。

【结局收场】焚魔破器,绝迹风月

那琵琶在缚妖索中剧烈震颤,发出女子哀泣求饶之声。

“天师饶命!我等只是寻觅知音,何错之有……”

钟馗怒目而斥:“以邪音惑人,吸精噬魂,也配称知音?

真情岂是夺人性命的借口!

遂不顾其哀告,引三昧真火将其包裹。

真火灼烧下,琵琶中溢出无数粉红色痴怨之气,最终连同乐器本身一同化为灰烬。

楼中靡靡之气顿散,恢复清朗,柳公子等人也逐渐苏醒,虽元气大伤,总算捡回性命。

音律本可怡情,纵欲则会伤身。

这琵琶魅以知音之名行害人之实,可谓狡诈。

真情绝非令人迷失自我的陷阱,而是使人向上的力量。

追求风雅固然无错,但需警惕那些过于完美、让人失去理智的“温柔乡”。

不知各位看官如何看待真才子与假风流的区别?又该如何辨别真情与陷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神话故事# #钟馗捉鬼# #琵琶魅# #民间传说# #风情月债# #慧眼识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