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我们把孩子的日程装得太满,却弄丢了他们的童年

发布时间:2025-09-23 07:13:45  浏览量:1

周末在咖啡馆赶稿,邻桌一位妈妈正温柔地安抚女儿:“宝贝,吃完这块蛋糕,咱们就去上钢琴课了,上完钢琴课还有英语口语练习哦。”

小女孩约莫七八岁,耷拉着脑袋,用小勺子慢慢戳着蛋糕,就是不往嘴里送。

“妈妈,我有点累。”

“坚持一下,你看隔壁家萱萱,周末排得比我们还满呢。”

小女孩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可是妈妈,我已经两周没和小宝一起玩了。”小宝是她养的小狗。

那一刻,我心里莫名揪了一下。

我们总以为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要什么有什么。可谁又看见,他们可能是这个时代最辛苦、最可怜的一群人呢?

想起我们小时候,放学后书包一扔,满大院疯跑。捉迷藏、跳皮筋、打弹珠,直到家家户户飘出饭菜香,妈妈们站在门口喊一嗓子,才依依不舍地回家。那时的快乐那么简单,一片树叶、一根皮筋、一块泥巴,就能换来一整天的欢笑。

现在的孩子呢?他们的世界被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填满。周末不再是周末,而是“转移战场的学习日”。英语、奥数、钢琴、舞蹈、编程... 别说疯跑了,连发呆都成了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才上小学三年级,周末行程表精细到以半小时为单位。上午英语、奥数,下午钢琴、游泳,晚上还要完成学校作业。孩子有一天偷偷问她:“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小时候一样,无忧无虑地玩一下午?”

朋友说,那一刻她差点哭出来。

我们总说现在的孩子脆弱,一点挫折就受不了。可我们是否想过,他们承受的压力,可能远超我们想象?

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活在了无形的竞争压力下。成绩排名、特长比拼、升学压力... 这些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更可怕的是,他们几乎没有宣泄的渠道。我们小时候受了委屈,可以跑出去疯玩一场;现在的孩子只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与手机、平板为伴。

去年有段时间,我侄女变得沉默寡言,成绩直线下滑。姐姐带她去咨询,孩子终于吐露心声:“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班里同学都在补课,我怎么努力都追不上。”

她才十岁啊。

我们总觉得给孩子报各种班是为他们好,怕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可我们是否问过自己:这条起跑线,究竟是我们为孩子设定的,还是社会为我们设定的?这场竞赛的终点又在哪里?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然后呢?

有人说,现在孩子物质条件好了,理应承受更多压力。可物质的丰富,真的能弥补快乐的缺失吗?

我见过家里堆满玩具却没人陪玩的孩子,眼神里的孤独让人心疼。我也见过生日收到昂贵礼物,却因为没考好而惴惴不安的孩子。物质给了他们暂时的满足,却给不了长久的安全感。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代孩子正在失去最简单纯粹的童年乐趣。他们不知道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家有多有趣,没体会过和小伙伴一起建造秘密基地的兴奋,更别说在夏夜追逐萤火虫的浪漫了。

他们的童年被关在四面墙里,从学校到家,从教室到培训班。自然,对他们来说成了课本上的图片;游戏,变成了手机屏幕上的虚拟世界。

有一次,我带亲戚的孩子去郊外玩。看到一片稻田,孩子兴奋地问我:“阿姨,这是什么草,长得这么整齐?”我愣在那里,突然意识到,这代孩子离自然有多远。

我们总是以“为你好”的名义,剥夺着孩子最该拥有的东西——无忧无虑的童年。

当然,我不是说完全放任自流。学习是必要的,培养兴趣特长也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度。在追求成绩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留给孩子一些发呆、玩耍、甚至无聊的时间?

心理学家说过,无聊其实是创造力的温床。当孩子感到无聊时,他们才会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变得有趣,从而发展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现在的孩子,连感到无聊的机会都没有。

也许,我们是时候停下脚步,问问孩子真正想要什么了。也许,他们不在乎能否多背一首诗、多弹一首曲子,而是在乎今天能否多听一个睡前故事,周末能否多一次全家出游。

童年不是为成年做准备的急促前奏,而是生命中最该被温柔以待的时光。 每个孩子都只有一次童年,我们真的忍心让它淹没在无休止的课业和压力中吗?

下一次,当孩子说“我累了”的时候,不妨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轻轻说一句:“那就休息一下吧。”也许,这才是他们最想听到的。

成长的路径不该只有一条,幸福的模样也不该只有一个标准。允许孩子在自己的时区里慢慢成长,或许是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里,我们能给的最温柔的礼物。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觉得现在的孩子辛苦吗?在评论区分享一件最近让孩子真正开心大笑的小事吧——或许那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