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遇到的学霸学生
发布时间:2025-09-23 21:38:36 浏览量:2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小学教学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年,我接触最多的自然是普通学生。每班都有几个成绩优秀的,但真正称得上“学霸”的,实在凤毛麟角。我心目中的“学霸”,不仅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不偏科,更要有很强的自学与领悟能力,看待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心智比同龄人成熟。能被我叫一声“学霸”的,除了成绩特别突出,更要有其他令我敬佩的品质。
回想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真正遇到过的学霸,屈指可数。而他们,都出自普通家庭。学霸在学习上有天赋,但他们付出的努力决不能低估。
莹是我只教过一年的女生,那时她六年级,如今该三十出头了。听说她从北大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那时课外辅导班正流行,以她的成绩根本不需要补课,可她报了很多班——不是妈妈逼的,全是她自己要上。奥数、古诗词、作文……周末她就辗转于各个课堂。我说:“你成绩这么好,上这么多班不累吗?少报两个吧。”她却说:“一点也不累,我都想学,总觉得学得还不够。”果然,她学什么成什么,样样出色。除了好学,莹还极有主见,清楚自己要什么。
曾听莹妈妈讲过一件事:莹的父母闹离婚,到了民政局准备签字。妈妈对她说:“小莹,你跟我!”那时才三年级的莹厉声说:“我谁也不跟。你们不准离婚,都给我回家!”理亏的爸爸听后扔下笔,默默走了——婚,最终没离成。一个十岁的女孩,就这样凭一句话挽救了自己的家庭。
我记忆中的第二个学霸,是小闻,有两年的师生缘。一个沉默寡言、看起来毫不惹眼的女孩。但你若了解她,就绝对敢把任务交给她——她总能完成得妥帖周到,甚至超出预期。她后来高考成为本市文科状元,考进985高校,双学位毕业,留校工作。
她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股“狠劲”。她从小学习钢琴,我认识她时,她已有十年琴龄,参加过无数比赛,从市、省到全国级都能获奖。但她热爱钢琴吗?并不,她甚至痛恨钢琴。每一次练琴,都是咬牙切齿坚持下来的。妈妈看不下去,劝她放弃,她却偏不,日复一日不离琴凳。正是这种长期的自我磨炼,塑造出她惊人的毅力,也深深影响了她后来的学习与工作。
小村则是那种一见就令人难忘的男孩。他说话时手脚并用、眉飞色舞,整个人沉浸在自己的表达中。了解他的人知道,那不是爱表现,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投入。课堂上,小村两眼放光,总是高高举手,发言滔滔不绝。偶尔老师提醒“请简练回答”,他立马就能调整,言简意赅、思路清晰,解题过程无懈可击。我从未遇到过思维如此缜密的学生。小村对学习从不厌倦。要是写作文,不写满五页纸绝不罢休。每到周末,他总要在作文本上“大干一场”,写啊写,常写到深夜。直到妈妈强行收起本子催他睡觉,他才肯停笔。批他的作文,我是既享受,又“害怕”。小学六年,他给教科书挑过错,给老师提过建议,还给同学做过无数科普。他的话很多,但很少有人嫌他烦。在他面前,我教得格外谨慎,生怕一不小心被他指出错误。不得不说,有些时候,他真像是我的老师。小村现在还只是一名初中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我希望他真能如自己所说的那样,走稳学霸之路,学有所成,将来报效祖国。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陶行知也曾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些学霸学生,不仅学业出色,更以各自的品格、毅力和智慧照亮过我的一段教学之路。他们让我看到教育更深层的意义——不是单方面的传授,更是彼此唤醒、共同向前的过程。感谢这些孩子,他们让我由衷觉得:为师者,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