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文化范 游大江】江西九江:于“天下眉目之地”书写江河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24 08:31:25  浏览量:1

编者按: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是黄金水道,也是文化长河。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成为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之后,第五个由中央统一部署建设的国家文化公园。2025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发布,一条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美丽中国文化景观轴线,正加速建设并展现在世人面前。央广网策划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文化范 游大江》,以文阅江,以诗读城。

央广网南京9月24日消息 坐落在万里长江、千里京九和五百里鄱阳湖交汇之处的江西九江,素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称,乃“天下眉目之地”。江西152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在九江境内,承载着深厚的山水文化、诗词文化、书院文化与红色文化,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建设正式启动。以“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创意重现”为理念,项目对长江沿线的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等历史建筑进行了系统修缮与活化利用,将长江的历史文脉、自然风光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真正让“最美岸线”惠及于民。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央广网发 王振 摄)

漫步于九江城区长江畔,可感受浔阳楼的百年风骨,江风掠过飞檐,轮船笛声回荡,沧桑中透出江湖气韵;可在琵琶亭畔驻足,仿佛依然听得见白居易笔下“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清音;还可望见锁江楼巍然矗立,塔影摇曳碧波,与江流、城景交织,将九江的历史厚重与自然诗意书写得淋漓尽致。

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为文化体验带来了全新可能。琵琶亭景区打造的沉浸式灯光秀,运用激光水雾和声光布局技术,将《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夜还原为可视、可感的诗意世界。游客在光影交错间,恍若穿越千年,与唐诗共鸣。这种“数字+文学”的创新融合,不仅提升了游览体验,更让长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傍晚时分,长江岸线逐渐染上暖金色调。老人摇扇闲谈,孩童迎风奔跑,游客手执冰棍静坐石阶,目送轮船远去,任由江风洗去疲惫。此刻的长江畔,不见诗中的萧瑟,唯有老城慢下来的温柔时光。

九江市博物馆原馆长汪建策表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现,更是一种‘活态传承’。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立体呈现,把诗词中的长江、老百姓记忆中的长江,和一个生态友好、可亲近可体验的长江,有机融合在一起,真正让文化‘活’在了当下。”

离开城区,溯江而上,便来到湖口县——因鄱阳湖汇入长江之口而得名。今年6月29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湖口段正式对外开放。曾经荒芜的滩涂,如今已成为生态文明的生动课堂,诠释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理念。

石钟山景区(央广网发 王振 摄)

该段串联起石钟山、石钟楼等特色景观,形成了一条集生态、文化、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滨江长廊。蜿蜒的护坡如绿带环绕,多彩步道顺江铺展。登临石钟山,可远眺长江与鄱阳湖“江湖两色”的自然奇观:一江一湖,水色迥异,划出一道清晰而美妙的界线。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不仅是文化修复与生态保护的实践,更成为一段可游、可感、可思的江河故事,连接着千年历史与寻常烟火,在新时代继续生长。

监制:伏成镭 俞锋 张凌浩

策划:栾永胜 董蓓

文学顾问:俞香顺 孙昕昱

编导:吕倩媛 王锡斐 顾炀威

视频:王振

海报制作:王宣宣

鸣谢:央广网江西频道 九江市委网信办

联合出品:央广网江苏频道 南京艺术学院网络思政工作中心董蓓教授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