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我与华略的故事:在专业与共创中乘风破浪

发布时间:2025-09-28 17:22:38  浏览量:1


华略智库自成立以来,始终深耕中国实践,孜孜追求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华略智库成立十周年之际,我们回望那些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岁月,细数华略人与华略共同经历的激荡人心的过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张乐与华略的故事,看他如何在“专业极致、共创共享”的价值观引领下,于华略这艘巨轮上破浪前行。

全文1335字,阅读约4分钟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加入华略三年。彼时的我并不知道,这艘名为华略的巨轮,将在未来载着我驶向怎样的职业海域。

领航者的灯塔:价值观照亮的职业航道

刚迈进华略大门时,“专业极致、共创共享”这八个字于我而言,不过是嘴上说说的口号,还未在我的认知中泛起涟漪。但现在回过头来,发现这八个字已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专业极致”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它体现在每个项目中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来自姚总、兴怡姐的多轮批注,不断推动我们重新解构、深入分析。这种对专业深度的执着追求,逐渐改变了我对工作的认知:咨询的价值并不在于报告的篇幅长短或内容的面面俱到,而在于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有着坚实可靠的逻辑支撑。华略对报告逻辑以及格式排版近乎偏执的严谨,让我明白专业深度的标尺永远在客户需求之上。

“共创共享”则体现在各种华略定期举办的各类专题分享会、评比大会、团建活动等,通过“内部交流+外部学习”的形式,同事们毫无保留地分享各自最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独到的研究观点。一开始,我对这种强制性的分享机制还有些不适应,担心自己准备得不够完善,但随着一次次的参与,我逐渐发现,正是这种机制,让我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的多元化信息。同时,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与信任也在不断加深。

惊涛骇浪中的成长:从“资料员”到“钢琴手”

刚入职的时候姚总和兴怡姐就教导我们“不要抄抄贴贴,要有自己的逻辑和思考”。面对繁杂的资料与陌生的工作领域,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只能机械地进行资料收集与简单拼凑。但随着项目的推进和经验的积累,我逐步懂得,决策咨询如同搭积木,既要积累足够多的模块,更要有勾勒未来图景的胆识。我不能当知识的搬运工,要成为思想的建筑师。

在初步掌握研究方法后,合伙人和总监又告诉我们要学会“弹钢琴”。既要会收集资料、拟定调研方案、整理会议纪要,也要会撰写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更要在甲方面前能说会道、侃侃而谈。依稀记得在参与长三角某县级市的项目时,合伙人和总监将汇报的机会交给了我,让我意识到自己早已不再是躲在电脑后的报告撰写者,而是代表课题组的智库专家。

自己成长的同时,我也见证了团队的变化。不止一次项目汇报过后,甲方领导说:“你们报告很好,但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规划如何落地?”这些问题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们对“纸上谈兵”的警惕,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份好的咨询报告不仅要有前瞻性的理念和深入的分析,更要有可操作性、落地性。战规部整个团队通过自我加压不断细化研究颗粒度,力求每份报告中都有详细的附件以及专栏,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和案例分析,让规划不再只是“墙上挂挂”。

浪花与巨轮:在时代的浪潮中共振

当我看见我们团队一起编制的多个项目有所落地,我深知,我们所做的每一份报告,都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更是在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华略这艘持续破浪的巨轮上,我既是一名奋力划桨的水手,为了实现客户任务而努力拼搏,也是一朵被浪潮托起的浪花,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每个华略人,都成了这艘思想巨轮上不可或缺的压舱石与风帆。

下一个十年,愿与华略继续以专业为楫,在中国经济的大江大海中,书写更多浪花与巨轮的成长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