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红博散文:《夜过浔阳江》

发布时间:2025-10-08 07:02:11  浏览量:1

绿动车140以每小时近百公里的时速掠过武夷山南麓,苍莽的峰影在玻璃窗外急速后退,像被撕碎的竹简纷纷坠入时光褶皱。赣鄱大地的夜色渐次铺展,铁轨与星河在某个瞬间达成神秘的共振,让我想起千年前的某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夜晚——那时没有钢铁的震颤,只有木桨拨动江心的月影,也没有满江的灯火,只有星星点点的渔火,白居易的青衫正浸在浔阳江的瑟瑟秋风里。

车窗倒影里,武夷山的丹霞地貌正被夜色浸染成绛紫色。这些由三叠纪红层构成的褶皱,与《琵琶行》手稿上的墨痕何其相似?当年白居易在浔阳江畔写下"大弦嘈嘈如急雨"时,笔尖划破的何尝不是时光的岩层?此刻列车穿过闽赣交界的隧道,黑暗中有萤火虫般的信号灯明明灭灭,恍若琵琶女发间坠落的珠钗,在历史长河里溅起细碎的回响。

高铁站台的灯光刺破黑暗时,我看见电子屏上跳动的"九江站"字样,忽然想起陶渊明归隐的柴桑。那些在《归去来兮辞》里游走的云雀,是否也曾在动车轨道上方盘旋?现代交通的虹桥与东晋的渡口在时空中交错,如同青瓷碎片与液晶屏幕的对话——一个承载着"采菊东篱下"的淡泊,一个折射着"天涯沦落人"的苍茫。

夜色中的浔阳江宛如打翻的青铜爵,粼粼波光里浮沉着无数故事的残片。江心洲的芦苇沙沙作响,让我听见白居易与琵琶女的对谈穿越时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刻对岸的霓虹勾勒出天际线,九江长江大桥的钢索在月光下闪烁,恰似琵琶弦上未尽的余韵。

江畔的琵琶亭亮起暖黄灯光,飞檐下的铜铃轻摇,惊醒了沉睡在《琵琶行》里的秋风。有游船载着现代旅人驶过,LED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长恨歌》的动画,而江心漂浮的桂花灯,恍惚还是那个"血色罗裙翻酒污"的夜晚遗落的信物。历史在此刻折叠成莫比乌斯环,盛唐的月光与LED的冷光在江面达成诡异的和解。

沿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步道行走,智能导览器里传来AI朗读的《琵琶行》。当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时,AR技术让虚拟的商队正穿越AR特效在江面航行。这种虚实相生的魔幻感,恰似周敦颐在《爱莲说》里构建的哲学迷宫——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既生长在陶渊明的东篱下,也绽放在智能灌溉系统的传感器里。赣鄱大地是莲的故乡,一丘一丘的田里都长着亭亭的莲,莲蓬挨着莲蓬,莲花挤着莲花,有小舟在莲蓬中穿行,旷野莲联。

九江大堤的防汛灯光映照着江面,与白居易笔下"黄芦苦竹绕宅生"的荒凉形成刺眼对比。无人机编队在空中拼出"大江东去"的篆体字样,数据流在光纤里奔涌的速度,远超当年"轻拢慢捻抹复挑"的琵琶弦音。但江底沉沙里,六朝金粉与量子计算机的微尘正在共同沉淀成新的地层,一层又一层的时光文化层。

暮色再次浸染琵琶亭时,游轮汽笛惊飞了栖息在《石钟山记》里的白鹭。我拾起一片枫叶,叶脉里流淌着《琵琶行》的平仄,叶缘的锯齿正切割着光纤与竹简的光影。浔阳江的江火明明灭灭,如同文明长河里的标点,每个闪烁都是千年文脉的呼吸,每次明灭都在重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注脚。

夜色里的浔阳江上,多桥飞架,宛如一道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在浩渺的江面之上,与江枫渔火共同绘就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

夜幕已完全降临,江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枫叶的轮廓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朦胧。江面上,星星点点的渔火闪烁不定,宛如散落的星辰,为这寂静的江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而此时,那一座座铁路公路桥,如同钢铁巨龙,静静地卧在江上,连接着两岸的繁华与希望。

桥上,路灯次第亮起,形成了两条明亮的光带,在黑暗中格外醒目。灯光映照在桥身的钢铁结构上,反射出银色的光芒,与江水中的渔火相互映衬,仿佛是天上的银河落入了人间。火车在铁路桥上呼啸而过,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车灯闪烁,宛如流星划过天际。汽车在公路桥上川流不息,尾灯拖出一道道红色的光影,如同飘动的丝带。

桥的倒影在江水中荡漾,随着江水的波动而变幻着形状。有时,它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在江水中游动;有时,它又像一座梦幻的城堡,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浮现。江枫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与桥的倒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抽象画。渔火在倒影中闪烁,仿佛是画中的精灵,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坐在绿动车窗边,望着这多桥飞架的彩虹,感受着江风的吹拂,聆听着火车和汽车的轰鸣声,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触动。这些桥,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时代的象征。它们见证了浔阳江两岸的发展与变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在江枫渔火的陪伴下,它们宛如一道道永恒的彩虹,永远镶嵌在浔阳江的夜色中,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风景。倘若白居易生在现在这个时代会写出怎样的《琵琶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