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萌娃长大后溺爱自己孩子背后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5-10-18 11:10:31  浏览量:1

有一回在超市,我目睹了一对母子的冲突。孩子看到一个价格昂贵的玩具,非要买。妈妈起初拒绝,说家里已有类似的玩具。可孩子不依,直接躺在地上大哭大闹。妈妈犹豫片刻后,还是妥协买了玩具。孩子立马止住哭声,得意地拿着玩具。

这场景很常见,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时,容易选择妥协。其实,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溺爱代际传递的问题。或许这位妈妈小时候也有过想要某样东西却得不到的经历,看到孩子哭闹,就忍不住满足孩子,不想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

从超市的场景就能看出,很多家长自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比如孩子写作业,有些家长见孩子写得慢或写错,就直接代写或告知答案,觉得这样能让孩子快点完成作业、少受累。

但这是情感认知偏差,错把控制当保护。家长没意识到,这剥夺了孩子思考和成长的机会。就像孩子学走路,一直扶着他,他永远学不会自己走稳。而且,有些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总是第一时间帮忙解决。比如孩子和同学闹矛盾,家长直接找对方家长理论。这是责任转移机制,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成了习惯,没考虑到孩子需要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变得独立。

这种溺爱代际传递,有三种常见的变形。第一种是过度补偿心理。有些家长小时候生活条件差,没吃过好东西、没玩过好玩的。等有了孩子,就拼命给孩子买昂贵物品,满足孩子物质需求。我认识一位家长,自己小时候没机会学钢琴,就给孩子报很贵的钢琴班,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其实是在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

第二种是情感认知偏差。有些家长觉得控制孩子一切就是对孩子好,从穿衣吃饭到兴趣爱好,都要按自己想法来。比如孩子想参加绘画社团,家长却觉得学绘画没前途,非要孩子学奥数。这种错把控制当保护的行为,让孩子失去自主选择权利,变得依赖家长。

第三种是责任转移机制。这种溺爱从孩子小时候的喂饭穿衣,延伸到成年后的职业选择干涉。有些家长在孩子找工作时,直接利用关系安排工作,不管孩子是否适合。孩子习惯了家长帮忙解决问题,长大后缺乏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形成了“以爱为名的控制闭环”,一代一代传下去。

要打破这个溺爱循环,有三把钥匙。第一把是学会延迟满足。孩子提出要求时,别立刻满足,让他等一等,或通过完成小任务换取。比如孩子想买玩具,让他帮忙做家务,这样他会更珍惜得到的东西。

第二把是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做选择、解决问题。孩子和同学有矛盾,先让他自己沟通解决,家长在旁给予指导支持。

第三把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像自己整理书包、洗衣服等。通过这些小事,让孩子逐渐学会承担责任。

我在社区组织的家长学校培训里,不少家长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改变了教育方式。有位家长以前总帮孩子写作业,参加培训后,开始让孩子自己完成。一开始孩子完成得不太好,但慢慢成绩提高了,也变得更独立。

总之,溺爱孩子的代际传递是个严重问题,但只要意识到问题,采取正确方法,就能打破恶性循环,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