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暑热即将散去,你还不知道夏日熟悉的“背景音乐”是谁唱的吗?

更新时间:2024-09-03 19:37  浏览量:28

虽然已经出了伏,但重庆的夏天好像才进入高潮,一出门,遍地是“熟人”。

重庆多山,每到夏天都有着自己循环播放的“背景音乐”——蝉鸣。一些人能够欣赏蝉鸣,另一些人则对这些不断叫嚷的家伙感到相当不耐烦,甚至在临近中考、高考时,常有家长大费周章去捉蝉的新闻传出。

01 蝉为什么会叫个不停

蝉之所以鸣叫,当然不是为了打扰人类的学习生活,事实上,它们也对考试之类的事儿全无兴趣。就像绝大多数会鸣叫的昆虫一样,它们的高声“歌唱”,基本上只有一个目的:求偶。

毕竟,这些小家伙的生命虽然以昆虫的标准而言非常漫长,但在羽化拥有飞行能力之后,却只有数周到数个月的寿命。比它们寿命更加短促的昆虫,比如各种蜉蝣,在羽化时往往密集出现,不会有“找不到伴”的问题。但蝉的分布密度通常要小得多,因此,不靠主动发声,要找到配偶着实有些困难。

除此之外,在猝然遭到天敌捕捉,或者试图呼唤隐藏在周围的同伴时,蝉也会发出鸣叫。

图源:Pixabay

不同的蝉的叫声也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样可以协助己方种类的异性准确找到目标,不至于“乱点鸳鸯谱”。比如以庄子“朝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 gū) 不识春秋”一语而闻名的蟪蛄(一种中等大小的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知了”),就有着独特的响亮叫声。而其他种类的蝉,比如各种熊蝉、寒蝉等,有着或尖锐或低沉的“十八般音色”,以求尽量凸显出自身的特点。

02 蝉是怎么发声的

虽然人们习惯于将蝉的鸣叫称为“歌唱”,但这些昆虫自然是不存在物理学层面上的“歌喉”的:捉到过蝉的人都会注意到,它们长着一支类似于吸管的“嘴”,这也就是所谓的刺吸式口器。

作为一种直接吃流食的昆虫,蝉会直接将这些“吸管”插进树木的维管之中,从里面吸取汁液,这种饮食习惯使得它们的体内总是储存着大量的水分,也让许多试图抓住它们的人,很容易被动辄撒上一手的尿。

由于没有人类的声带和口腔,蝉自然是无法直接“唱歌”的,它们用来发音的设备,在昆虫之中有两个“最”:音量最大(往往达到80分贝),以及最复杂。

一般而言,蝉——或者更准确地说,需要进行求偶的雄性蝉——拥有作为主要发音器官的鼓室。这一器官是位于腹部的空腔,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背瓣、腹瓣、鼓膜、发音肌(鼓膜肌)、腱盘、腱突起、腹面调节肌、镜膜、褶膜(折膜)、第三气门、共鸣室(气室)等,通过高频率地收缩发音肌(鼓膜肌)振动鼓膜,进而振动鼓室内的空气来发出声响。一部分蝉还拥有次级发音器官,也就是用于与翅膀摩擦的副发音器,以此辅助发音。

03 真正的“地下工作者”

在成功地用“歌声”吸引来雌性之后,蝉就会进行数十分钟到数小时的交配,之后,雌蝉会在适当的时候将卵产在树枝上。随着树枝干枯、掉落,当年秋冬季节或者次年开春之后,蝉的幼虫会被孵化出来,并钻入地下,开始漫长的“地下工作”。

作为一种不完全变态昆虫,蝉的幼虫拥有与成虫相近似的结构。只不过,它们没有翅膀,而且前肢也更强壮,可以在地下挖掘出坑道来。

与成虫一样,蝉的幼虫也以植物的汁液(当然,是根系中的汁液)作为食物,并在地下度过漫长的时光。经过一系列蜕变、生长,它们最终会积累出足够多用于羽化的能量,并在某一个夏季或者秋天到来时离开洞穴,爬上树木,开始自己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这段在地下度过的时光,对不同的蝉而言长短不同,有可能是2、3、5、7、11、13年,甚至最长的17年!不过,通常而言,这个年份都是质数,这样一来,可以确保同一年里不会有过多的蝉一涌而出,对环境造成太大压力并引发无意义的“内卷”。

另外,幼虫阶段较长的蝉,比如17年蝉,主要栖息在北美洲,这很可能与更新世时期北美洲经常出现的大规模冰川活动有关:由于大陆地形缺乏东西走向的大型山脉,无法抵挡北方南下的冰川和冷气流,可能经常发生“无夏之年”,那些能在温暖的地下等待更久的蝉,自然更有可能生存下去。因此,经过一系列自然挑选,北美洲的蝉也就拥有了超长的“定力”,最终演化出了可以在地下坚持十多年的物种来。

04 蝉的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尤其是亚洲的传统文化中,蝉有很多种寓意,其中“高洁与非物欲”是最常见的一种,毕竟,这可是一种货真价实“餐风饮露”的昆虫。

除此之外,蝉的成虫寿命短暂,也让它们成为“世事无常”的象征。在深秋季节,大量蝉的集体死亡,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循环和轮回……这使得早期的佛教和道教都很喜欢以蝉作为比方。

另外,蝉也往往被用于代表“复活与重生”或者“默默奉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能观察到在地下生活的蝉的幼虫,以及幼虫通过羽化蜕变的过程。

图源:Pixabay

“蝉蜕”这一意象在道教的神话传说中,经常被用于比拟“得道”者所抛弃的旧躯壳。毕竟,从地下的小虫变成生有翅膀、一飞冲天的蝉的过程,实在是太类似于古代传说中的“羽化登仙”逻辑了。

当然,对于人类的一切观察、评论,以及赋予的寓意,蝉都无法理解,也不会在意。这类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的昆虫,会在未来相当漫长的时间中继续自己的生命循环,一次又一次地羽化、歌唱,并将自己融入大自然的物质循环之中。

对它们而言,能够安全完成一次生命周期,就是自己存在的一切意义。至于自己的歌声究竟被如何欣赏,又有什么关系呢?

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

作者:索何夫,科普科幻作家,曾获中国科幻星云奖中篇小说银奖

审核专家:李春藜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音乐 昆虫 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