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管教孩子,光动嘴真不行,得上全套!

更新时间:2025-04-01 08:48  浏览量:2


对孩子来说,光靠说教和空洞的期望是没用的。管教和引导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真正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成长,而不是单纯的命令。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焦虑,着急,恨铁不成钢,嘴上说了太多或批评或指责或抱怨的话,虽然时不时也来点空洞的加油口号,终究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孩子依然还是那个熊样,父母依然还是那个怂样,一天天相爱相杀·······

为什么?

因为对孩子的管教,不是说说就成,那是个系统工程!

不仅要说,还要做目标设定,整体规划,进度分解。这还没完,只做规划,指望孩子自己去执行是不可能的。成人都有惰性,更别说孩子了。

只提要求,不跟进,等于没结果。所以,在有规划之后,接下来才是重点:落实,跟进!落实,跟进!落实,跟进!

为什么要做规划?

孩子的成长是个近二十年的持续过程,绝不是说几句,盯几下,推几把就成型了的。得看成一个需要持续管理的大项目,得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来管教孩子。

首先是设定目标,当然要分为大目标和阶段性小目标。

比如,孩子想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或者三年内通过钢琴十级考试。目标设定能够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有了目标后,需要一个整体规划来安排如何实现目标。例如,如果目标是学会弹钢琴,那么整体规划可能包括选择合适的钢琴老师、上课安排、练琴时间、考级安排等。且在具体的进度执行过程中要做分解,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让孩子更容易操作和执行。比如,将学习钢琴分解为每天练习30分钟、每周上一次课、每两周学习一首新曲子等。

要用进度表来实现计划的落地管理

光有计划不落实,或不好好地落实,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搭。就需要用进度表的方式来实现可视化管理:制作一个进度表并在张贴显眼的位置,让孩子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任务和完成情况。

执行中的困难与家长的作用

设定目标、规划路线,甚至把任务拆成小块,这些都是必要的。但只规划不执行,那就是纸上谈兵。天生具有内驱力和高度自律的孩子是极少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容易分心,惰性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如果只是制定规划,而没有后续的跟进和监督,孩子很容易半途而废。就像爱默生说的:“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在等待着上帝的种子,但它只接受上帝的种子。” 家长的引导和监督就是那颗种子。

进度表的存在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完成任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进度表,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比如,用不同颜色的贴纸标注已完成的任务和未完成的任务,这样孩子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看到自己一步步完成任务,孩子会获得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去完成后续的任务。

家长的跟进是孩子成功执行规划的关键。家长需要定期检查孩子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比如,如果孩子某天没有完成练琴任务,家长可以询问原因,并帮助孩子调整计划。

家长的正确示范与引导

孩子都是在对父母的观察和模仿中来发展自己的言行的,父母不能只是提要求,而自己不作为。行动才是最直接有力的教育。

身体力行: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多运动,那就应该和他一起制定运动计划,并带他一起实施。比如每天跳绳10分钟,孩子刚开始可能很不情愿,但爸爸每天陪他一起跳绳,并在进度表上记录。慢慢地,孩子不仅能养成跳绳的习惯,还会发现自己是真的喜欢运动了。

以身作则:对孩子提了要求立了规矩,家长自己也要遵守规则,比如:如果要求孩子每天阅读半小时,家长自己也应该做到。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直接且重要。

鼓励支持:孩子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家长要给予鼓励和支持。比如,孩子在学习新技能时遇到挫折,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发现规划不合理,家长要及时和孩子一起调整。

总之,对孩子管教和引导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家长有明确的规划,同时更要通过持续地跟进和监督来确保孩子能够真正执行。

所以,管教孩子,不仅得说,更得练,而且得十八般武艺上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