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行业的至暗时刻:年倒闭7000家,净利润暴跌4108%,转让价1折
发布时间:2025-04-29 10:18:37 浏览量:3
在音乐的世界里,钢琴一直享有“乐器之王” 的美誉,它以其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和优雅的外观,成为无数音乐爱好者心中的 “音乐贵族”。
曾几何时,钢琴热席卷中国,家家户户以拥有一台钢琴、培养出一位琴童为荣。然而,如今的钢琴行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仅 2024 年,钢琴行业就倒闭了 7000 多家;2023 年,全国钢琴销量腰斩至 19 万台;“珠江钢琴” 去年同比净利润暴跌 4108%;二手平台闲鱼上,钢琴挂牌量激增 300%,就连钢琴贵族 “雅马哈” 在闲鱼上的标价也不足原价的 1/10 。
曾经辉煌的钢琴行业,究竟为何会陷入如今的困境?它的未来又在哪里?让我们一同走进钢琴行业的兴衰变迁。
1950年,新中国第一台钢琴此诞生
钢琴自诞生以来,便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音乐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西方世界,钢琴一直是贵族阶层彰显身份与品味的象征,演奏钢琴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修养。而在中国,钢琴也曾经历过一段辉煌的发展时期。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逐渐走进了普通家庭。
特别是在 2001 年,珠江钢琴成为首个加入国际钢琴制造商协会的中国品牌,这标志着中国钢琴的制造技艺已达到世界水平。与此同时,各地推行的艺术特长生政策,规定钢琴考过9级,中考直接加 10 分。
这一政策犹如一剂强心针,瞬间点燃了家长们让孩子学习钢琴的热情。在当时,拥有一台钢琴,培养孩子学琴,不仅是对艺术的追求,更成为了一种走捷径升学的硬通货。
在生产技术提升与加分政策的双重催生下,中国的钢琴产业迅速膨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北京等地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到 2017 年行业巅峰期,中国钢琴年销量突破 40 万台,远超美国同期每年约 3 万架的销量,中国也成为全球钢琴制造大国和国际钢琴消费主要市场。
然而,繁华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中国钢琴产业在制造出“世界第一” 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问题。
市场份额被珠江、海伦等少数几家头部品牌严重挤压,中小品牌生存艰难。再加上钢琴制造工艺复杂,普通消费者缺乏鉴别能力,这使得行业乱象丛生。
一些国产钢琴品牌开始披上洋马甲,通过在国外注册空壳公司、杜撰品牌历史,或购买国外倒闭品牌商标使用权等方式,重新包装推向市场,误导消费者以获取高额利润。
琴行与不良琴商利益勾结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为获取高额回扣,琴行大力向学生推销假洋品牌钢琴。按照钢琴层层分销的传统销售模式,每层加价 30%,有的贴牌钢琴利润竟高达 300%,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体系。
此外,钢琴教育赛道在考级加分等功利性因素的影响下,也乱象横生。琴行里一些所谓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真实专业可能是幼师,前一份职业可能是销售,花几千元参加音乐学院外包培训后,便套上学历外衣授课。考级机构明码标价通过率,早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更重要的是,国内钢琴产业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艺术加分的政策红利。但 2018 年,教育部印发相关通知,取消艺术加分政策,这让钢琴行业遭受重创。
2021 年 “双减” 政策出台,叠加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钢琴产业更是彻底被大众 “遗弃”。
如今,钢琴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困境。从企业层面来看,珠江钢琴 2024 年净利润亏损 2.36 亿元,同比下降 4108.20%,其钢琴销量在 2022 年 —2024 年分别为 11.02 万台、7.09 万台、3.77 万台,呈持续下滑态势。海伦钢琴也由盈转亏。众多中小琴行更是难以维持,2024 年,仅一二线城市就有 7000 家琴行关门。
在市场方面,2023 年全国钢琴销量腰斩至 19 万台,二手钢琴市场更是一片惨淡。闲鱼数据显示,2023 年二手钢琴挂牌量激增 300%,标价普遍不足原价 1/10。曾经备受追捧的钢琴,如今沦为了负资产,成为教育焦虑褪去后的残影。
尽管当下钢琴行业面临诸多困境,但也并非毫无希望。面对市场的流失,琴商们开始谋求转型。
珠江钢琴加速从传统钢琴升级到智能化钢琴,通过硬件改造、软件集成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既能保留原声钢琴的触感和音色,又能融入数字功能。
海伦钢琴表示将继续聚焦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智能电声钢琴等产品,探索产品多元化发展。
同时,行业龙头们更多地朝着“音乐 +” 的思路迭代。珠江钢琴今年设立专责文旅业务发展的全资子公司,从制造迈向教育服务,从产品延伸至文旅场景,积极布局 “体验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市场萎缩的同时,老年群体却意外成为行业曙光。据珠江钢琴某总代理介绍,当下老人买琴学琴的越来越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2023 年,老年人买琴的比例达到了 38%,而 2022 年这一比例只占 10% 。
钢琴行业的重生,需要匠心的坚守,更需要价值的重构。钢琴不应再仅仅被视为加分工具或客厅家具,而应回归其作为音乐艺术载体的本质,成为叩击心灵的音乐之门。
未来,随着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更加纯粹,以及行业自身的不断转型与创新,钢琴行业或许能在困境中寻得新的生机,再次奏响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