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到运河文化的钢琴之旅
发布时间:2025-09-23 15:08:55 浏览量:1
从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
到运河文化的钢琴之旅
2025年9月20日上午,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与艺术管理学院教师肖明霞带来主题讲座《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创作与美育旨趣》,与广大读者一同解读李叔同的艺术贡献,体会他的美育旨趣。
李叔同先生是我国近代音乐、美术、话剧艺术的先驱,肖老师主要介绍了李叔同先生从天津到杭州半生凡尘的足迹和世代流芳的贡献。他的首部作品《祖国歌》,首创国人“用民族曲调、配制乐歌”的新风,使他成为闻名全国的乐歌音乐家。他以五线谱形式刊出三首歌《隋堤柳》《我的国》《春郊赛跑》,为我国推广现代作曲法树立了榜样。1913年至1918年,李叔同创作大量歌曲,如《送别》《春游》《忆儿时》《西湖》等,被公认为当时中国音乐界的“词曲双擅第一人”。他的学堂乐歌的内容主题涉及爱国、抒情和人生哲学等方面。歌词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浓重的抒情性,且富民族特色。
肖老师最后谈到:“李叔同的乐歌创作,是从爱国歌曲开始,也是以爱国歌曲告终的。”讲座最后在《送别》的旋律中圆满结束!
9月21日下午,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胡娅的主题讲座《从水韵到琴韵——运河文化钢琴之旅》以钢琴艺术为媒介,深入探讨中国大运河文化的现代表达与传播。
京杭运河的音乐文化是南北艺术交融的杰出典范,它打破了地理隔阂,促进了号子、曲艺、戏曲等声腔艺术的跨区域传播与融合,这条“流动的文化长廊”不仅记录了沿岸人民的真实生活与情感,更塑造了兼容并蓄、多元统一的传统音乐景观,成为中华文明活态传承的生动见证。作为西方古典乐器之王的钢琴与我们的京杭运河又产生了怎样的渊源?如何在钢琴领域对运河沿岸的戏曲曲艺、文化精神、风土人情进行活态传承与发展创新?胡老师在讲座中解析了体现运河沿岸文化与特色的经典钢琴作品,从北方的雄浑开阔到江南的温婉细腻,一段段旋律仿佛化作汩汩流水,带领我们穿梭于千里运河的历史长廊,聆听了跨越时空的文化回响。
运河的故事永不停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永不落幕。那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记忆,通过黑白键被再度唤醒,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愿我们有朝一日能去河畔,亲自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流淌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