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乐天知命 75载岁月长河,有伤感,也有满足!
发布时间:2025-09-27 06:41:17 浏览量:1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知命的他有着辉煌灿烂的75载岁月长河,他的故事伤感中充满着遗憾,充实中也充满着的让人羡慕的一生。
他的一生,有着一段青梅竹马的恋情被礼教家法吞噬的遗憾,也有一群理想有志青年试图中兴帝国希望的破灭,更有一对挚友,阻挡不了“君埋泉下泥销骨”的诀别。
文坛双壁,走向急流勇退,独善其身的归隐。
而他的伤感从来都不是现实生活的不如意,而是因为岁月的不断凋零,人在年轻时大概不会有太多的感受,等到年龄大了,有了越来越多的回忆后,或许在某个午夜梦回之时便突然懂了……原来岁月才是一切最好的注解!
在浔阳江畔,白居易创造出了文学高峰。
那一天江口晚风冷清,即将送别一位老友。皓月当空,离愁别绪。于是酒至半酣,江风中传来琵琶乐曲,时而悠扬婉转,时而呜咽凝重。
仔细听来正是当年身在长安听过的《霓裳羽衣曲》,循声而去只见一琵琶女,《琵琶行》的故事就此展开……听完琵琶女诉身世后,深感两人遭遇相同。白居易从京城贬官江城,琵琶女从京城嫁作商人妇漂泊江州。
两人都有由盛到衰的经历,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伤感,藏着每个人都试图追问过的问题,该如何度过这一生?
他的故事三言两语是讲不完的,不如欣赏一下笔下的诗文,而作品也是人生最好的参照。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女千呼万唤不肯出来,出来后又用琵琶半遮颜面。有心中不快,不愿见人的情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既然都是流落天涯之人,相逢后又何必在意以前是否相识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声戛然而止,一下子仿佛有无穷幽怨产生,此时无声的艺术效果要胜过有声。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本来汉元帝就对王昭君情薄如纸,如果有情,常常宠幸,何能埋没于后宫呢?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白居易《后宫词》)
夜深身处后宫的宫女,尽管红颜未老,但君恩却早断绝,宫女听到前殿喧闹之声,泪湿罗巾,彻夜不眠,斜靠熏笼一直坐到天亮。
心似虚舟浮水上,身同宿鸟寄林间。
心就像一只小船总是浮于水面之上,身体如同宿鸟总想寄情山水林间。欲乘一叶小舟遨游碧波之上,欲当一只自在的小鸟寄身山间水畔。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等到菊花开放家酿成熟,再与朋友一起共醉,其乐陶陶。一边饮酒,一边赏菊,煞是美事。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长夜漫漫,天色难明,不能入睡,耿耿残灯下背着壁影独自叹息,潇潇夜雨吹打着窗户。
老趁风华应不称,闲寻松雪正相当。
(白居易《南龙兴寺残雪》)
人老了,留恋风花雪月这些事已经与年龄不相称了,只应悠闲地寻松踏雪,这才符合年龄。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白居易《对酒》)
富也好,穷也罢,能欢乐的时候就尽情欢乐,不懂得尽情享乐的,那才是痴人。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白居易《放言》)
白日里一本正经,晚上露出了虚伪的原形,难以分辨,古往今来,这种事有什么没出现过呢?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白居易《新制布裘》)
大丈夫贵在以天下人的利益为重,怎么能够仅仅满足自己,而不顾别人呢?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花非花》)
来的时候像春宵的睡梦一样,能停留多长时间呢?去的时候又像清晨的彩云一样,无处寻觅。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白居易《种桃花》)
无论是身在天涯还是海角,只要心中能泰然处之就都能像在家中一样。
(出自白居易《天可度》)
只见他说得自己的赤诚之心真的像血一样鲜红,谁知他花言巧语、巧舌如簧,让你真假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