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乐享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推荐|Fairaudio评测:德国音乐发电厂ASR Basis Exclusive HV旗舰唱头放大器,强劲且灵敏

发布时间:2025-09-02 17:32:16  浏览量:1

一提到弗里德里希・舍费尔(Friedrich Schäfer)与 ASR Audio Systeme,我们立刻就会联想到箱体硕大的功放、侧面的散热片、深色亚克力外壳,以及一个明显尺寸偏大的音量调节旋钮。此外,再加上 1-3 个体积同样不相上下的电源,便足以让人沉浸在德语区最严谨的音频放大器世界中。

ASR 的核心阵地在德国黑森州赫尔博恩市,其理念极为执着:只生产电源分体式放大器,唯独对模拟音频 “情有独钟”。早在 1982 年,ASR 就将唱头放大器纳入产品序列(曾短暂推出前级放大器,此处不展开)。本次测评的核心,正是 ASR 当前的顶级唱头放大器 ——ASR Basis Exclusive HV。

我本人曾多年自豪地拥有过本次测评设备的 “前辈”—— 一台 2003 年款的 ASR Basis HD,因此本次测评对我而言更具特殊意义。

顺带一提:ASR Audio Systeme的放大器仅通过厂商或正规授权代理渠道销售。在新冠疫情之前,ASR公司会定期在赫尔博恩的厂区举办 “Emitter Days” 活动,消费者可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产品,若遇到心仪机型,往往还能当场购入。目前,ASR 提供付费设备租赁服务,若后续购买该设备,租赁费用可抵扣购机款。

ASR Basis Exclusive HV 配有外置电池电源

我之前已让同事将两个印有 ASR 标识、相当厚实沉重的纸箱送到了办公室,如今同事正喘着粗气将它们搬进家中的听音室。看到这一场景的人,很难想到箱子里装的竟是一台唱头放大器。众所周知,这类设备的常规款式多为小巧的模块,可直接接入各类中高端合并式放大器。但眼前这台设备却完全不同,体积与分量更接近专业级音频设备。

技术解析:ASR Exclusive HV

双机箱设计,各司其职

ASR Basis Exclusive HV 由两个独立机箱组成,功能分工明确:其中较小的机箱(尺寸堪比一台标准前级放大器)内置均衡电路和缓冲电容;而较大的机箱(重量近 30 公斤)则容纳了电池和充电电子元件。

纯电池供电?没错。这一设计源于 ASR 的核心特色,舍费尔团队认为,大容量电池提供的纯净电力是优质音质的基础,这一理念在合并式放大器上已验证成功,如今成为唱头放大器的 “标配”。

ASR Basis Exclusive HV 电池供电电源背面

如今,我已将ASR Basis Exclusive HV拆箱并放置在Copulare机架上,电池供电电源则放在下方空间。两个机箱通过一根强电领域专用的坚固连接线连接:输入端与唱头放大器的控制单元固定连接,而与电池电源的连接则通过一个 “工业级” 的耐用性极强的多针插头实现。总而言之,即便是在该价位段,这家赫尔博恩企业所投入的工艺成本也堪称不凡。

与ASR的合并式放大器(如ASR Emitter I Basic )一样,这款唱头放大器采用1厘米厚的烟熏黑色亚克力外壳。棱角分明的设计风格与我那台老款 Basis HD 基本一致,但新版 Exclusive HV 的高度略高,原因在于弗里德里希・舍费尔为其配备了专为 ASR 定制的 40 伏电容,该电容的尺寸需要更多安装空间。

邮电黄的高压电容是顶级型号Exclusive HV专属的配置之一

即便是 ASR Basis Exclusive 的基础版,也配备了两个唱头接口,且两个接口可分别进行不同的阻尼调节。除了动圈(MC)唱头,该设备还可适配动磁(MM)唱头系统。配置方面,其包含一个可切换的次声波滤波器(可切断 20 赫兹以下的频率),以及可在 54 至 65 分贝之间选择合适增益的功能;不过,单声道开关仅为可选配置。

顶级型号 ASR Basis Exclusive HV 的专属升级配置包括前文提及的邮电黄色高压电容,仅在放大器机箱中就安装了 24 个,总容量接近 100 万微法。此外,HV套装中还包含WBT的低阻抗Nextgen RCA接口,可选择银色或铜色版本(测评设备配备的是铜色接口)。

内部结构一览

若要对 ASR Basis Exclusive HV 进行设置,需先取下亚克力顶盖,但开盖后的景象绝对令人叹为观止。唱头放大器的主电路板呈镜像对称布局,采用双面镀金工艺,泛着黄绿色光泽,视觉冲击力十足。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精湛的工艺与高品质的元器件。均衡器采用的严谨双单声道设计也清晰可见,但电路并非全程对称:输入端集成电路(IC)仍保持真正的对称性,而半主动式 RIAA 均衡则采用非对称设计。在这种设计方案中,低频段的频响曲线通过集成电路校正,高频段则通过电阻进行被动校正。

ASR创始人及设计师弗里德里希・舍费尔认为这种设计能实现更低的噪声;且所有的集成电路绝非廉价型号,RIAA 均衡精度误差可控制在±0.5分贝以内。

连接电池电源的线缆延伸至 ASR Basis Exclusive HV 的内部

尽管 ASR 的所有输入和输出接口均提供非平衡RCA版本,但为实现最佳音质,厂商建议优先使用平衡版本,这类接口采用了Switchcraft 品牌的高品质机械接头。

从输入端来看,这一建议尤为合理:因为唱头本身输出的就是原生对称信号,通常需要搭配带 XLR 插头的唱头线使用。具体的正确接线方式,可参考内容详尽、说明细致的产品说明书。

Basis Exclusive HV的背面配备非平衡与平衡输入 / 输出接口

动圈(MC)+动磁(MM)兼容

动圈MC唱头通常所需的阻尼电阻选择,通过 DIP 开关(也称为 “指拨开关”)实现。由于电路的对称性,每个声道都配有两组相同的 DIP 开关。

但操作并非如此简单:尽管每个声道都配备两组 12 针 DIP 开关,但它们的功能并非完全 “镜像一致”。此外,还设有其他指拨开关,用于调节增益和低频截止。因此,没有使用说明书的话,很容易陷入困境。但只要按说明书逐步操作,就能轻松完成设置,且最终获得的阻抗调节范围极为宽泛:从 10 欧姆到 47 千欧,几乎能适配市面上所有 MC 唱头。

DIP 开关组用于适配MC和MM系统

此外,还可针对动磁MM唱头调节不同的电容值,进一步实现精细调校。由此可见,ASR Basis Exclusive HV 为热衷模拟音响的用户提供了极具可玩性的调试空间,以及系统适配的极高灵活性。

我在测评中使用的唱头Steinmusic Aventurin 6、Lyra Titan i 以及Dynavector DV-20X2H 高输出动圈MC唱头(用于测试MM输入),即便不进行频繁的反复试错,也能轻松找到适配这些唱头的参数设置,因为不同参数对应的音质变化清晰可辨。我并未发现这设备对某类特定唱头存在 “偏好”,但能明显感受到:ASR Basis Exclusive HV 会进一步放大各唱头的优势 —— 例如凸显 Titan i 的出色动态,或是增强 Aventurin 6 的高解析力与鲜活音色。

不过,设备缺少近年来逐渐流行的 “多均衡曲线选择” 功能(这类曲线多源自 RIAA 标准确立前的时期)。对于收藏有老式 Decca、LSC 或Columbia 唱片的用户而言,这类功能或许能带来额外惊喜。我曾用 AVM Ovation PH 8.3、AMR PH-77 与 iFi micro iPhono 等设备尝试过该功能,体验却参差不齐:部分老唱片的音质确实有明显提升,但另一些唱片的变化则微乎其微。由此推测,真正会定期使用这类(有时参数未必准确的)均衡曲线的用户并不多;而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一台精心设计、“仅” 支持 RIAA 标准均衡的唱头前置放大器,已完全能满足需求。弗里德里希・舍费尔显然也持相同观点 —— 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ASR 的唱头前置放大器都将坚持采用经典的 RIAA 标准进行均衡。

独立性保障:电池供电

开机后,唱头放大器和电池电源的亚克力面板后方,带有标识的彩色 LED 灯会显示各自的工作状态。用户无需过分担忧电池供电的日常实用性:早在我那台2003款的Basis HD,仅靠电池就能实现无故障运行。如今,电源的控制电路进一步优化,当前使用的电池续航可达约 60 小时。续航耗尽后切换至充电模式时,ASR Basis Exclusive HV会自动切换为电网供电,因此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当然,最理想的音质出现在 “完全断开与家用电网连接” 的工作模式下。不过,若用户忘记及时切换回其他工作模式,若用户忘记及时切换至其他工作模式,确实存在电池耗尽的风险,但即便如此,偶尔的电池耗尽通常也不会对电池寿命造成严重影响。在日常使用中,纯电池供电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约 6 至 7 年后需更换电池。动手能力强的用户可自行更换,或者通过ASR官方服务更换。

弗里德里希・舍费尔建议,即便在听音间隙,也不要关闭 ASR Basis Exclusive HV 的电源,至少应保持电网供电,以确保敏感电路在电气和温度方面的稳定性。为避免电池不必要的耗电,Basis Exclusive 配备了自动信号检测功能:唱头臂放下时,唱头放大器会自动切换至电池供电模式;当唱头臂抬起时,则立即切换回充电模式。

ASR Basis Exclusive HV的电池电源

如今,电网受到各类干扰的影响日益严重,这些干扰会对高端音响系统的音质产生不利影响,而容量充足的电池电源应能成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由于不受电网限制,电池电源通常能带来更低的背景噪声和更宽的动态范围。

ASR Exclusive HV:音质测评与对比

静中藏力,厚积薄发

ASR 这款唱头前置放大器似乎从一开始就践行着 “静中藏力” 的理念:当我将Steinmusic Aventurin II唱头的唱针轻放在基思・贾勒特(Keith Jarrett)《Munich 2016》专辑的纹道中时,一种超乎预期的静谧感将我包围。如此安静,以至于我立刻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Silvercore 前级放大器的输入端。正当我起身准备纠正这一 “失误”(我的前级出于音质考虑未配备遥控器)时,贾勒特的第一个和弦突然响起。天啊,这种极致的静谧本身就极具说服力。

后来我将这段体验告诉了弗里德里希・舍费尔,他指出,Basis Exclusive HV的低噪声底不仅能出色地还原静谧感,更是实现卓越动态的基础。当然,我们会在其他部分进一步测试动态表现;但此刻,我已完全被音箱所呈现的、扎实且富有质感的钢琴声所吸引 —— 木材的共振、金属框架的共鸣,以及贾勒特那极具辨识度的触键方式,都栩栩如生。

三维拓展,空间重构

或许我此前也用类似的语言描述过其他设备,但 ASR Basis Exclusive HV 在空间立体感的呈现上更胜一筹。它是如何做到的?首先,它能将发声体稳稳地 “锚定” 在空间中,使其定位远比其他部分放大器(有时发声体在空间中显得漂浮不定)更为清晰。最明显的感受是:贾勒特钢琴丰富的音色,是从慕尼黑加斯泰格文化中心(Gasteig)虚拟舞台上一个清晰界定的点发散开来,而非凭空从 “声场之外” 出现。

ASR Basis Exclusive HV 对声场结构的空间还原,兼具稳定性与精准度,堪称我目前在模拟音响领域见过的最佳水准之一。曾测评过的 10000 欧元级优秀胆机唱头前置放大器 —— 阿宾登音乐研究(Abbingdon Music Research)PH-77,虽能呈现类似的声场稳定性,但在音色边缘的刻画上,最终还是略逊一筹(线条更粗)。要知道,我此前一直认为 AMR PH-77 的还原精度已足够出色,这一对比更凸显出 ASR 的过人之处。

在播放贝拉方特(Belafonte)《Concert at Carnegie Hall》专辑时,歌手的立体存在感,也从未如此逼真。尽管这张双碟专辑早已是我心中的 “毕生挚爱”,几乎所有经过我手的唱头均衡器都会用它来测试,但在全息感与现场感方面,唯有 Clearaudio 的 Absolute Phono Inside或许能与 ASR 一较高下。多年前,我曾评价这款来自埃尔兰根(Erlangen)的设备 “能呈现色彩鲜明的声音画面,具备惊人的音质真实感”,这些印象至今仍清晰如新。

显然,弗里德里希・舍费尔设计的这款唱头放大器完全属于这一顶尖梯队,且优势不止于此。例如,ASR Basis Exclusive HV 对空间边界的诠释极为开阔:即便是在顶级均衡器中,如此通透、广阔的声场也堪称独特体验。我的 Einstein Audio 唱头放大器和 Chord Symphonic 都难以企及这一水准,尽管不能说这两款价格更低的唱头放大器声场表现 “局促”,但 ASR 的声场不仅更广阔,且稳定性极强,完全属于更高层级。以热门曲目《Mathilda》为例,听众的合唱声不再局限于我的房间墙壁之内,而是仿佛能填满卡内基音乐厅那更为宏大的虚拟空间。若贝拉方特能听到这样的演绎,他曾将现场观众变成一个庞大的合唱团, 想必也会由衷赞叹。

当然,我还必须用经典的 Living Stereo 系列 “重磅之作”—— 编号LSC-1934、收录了巴托克《管弦乐协奏曲》(Bartók's Concerto for Orchestra)的唱片再次测试。毕竟,这张 1958 年的录音在 RCA 粉丝眼中,堪称空间录音幻觉的典范之作。即便是我那张 “Shaded Dog”(RCA 经典录音标识)版本唱片本身已极为出色的空间感,ASR 唱头放大器仍能为其增添更多精妙的空间层次。它不仅能让位于声场边缘的乐手更突出,就连唱片本身已十分出色的声场深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此外,ASR Basis Exclusive HV 还能出色地捕捉空间残响(“Room-Reverberations”):当低频截止功能关闭时(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该滤波器的滚降起始频率已高于 20 赫兹),即便在乐队未演奏前,Basis Exclusive 也能让人感受到音乐厅的宏大空间感。常去(或者说,过去常去)真实音乐厅的人,想必对这种感受并不陌生。

漆黑深邃,低音澎湃

深沉、干净且漆黑深邃的低频,想必一直是众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求。仅就这一点而言,拥有高端黑胶唱机和唱臂的用户,就绝对有必要试听 ASR Basis Exclusive HV。在其定价区间内,我几乎找不到能与之匹敌的产品。因此,我自然不会错过用 Burial 的《Untrue》专辑进行测试 —— 这张专辑中的低频下潜极深,不少测试设备都无法完整还原。而 ASR 的这款唱头放大器完全没有这类局限:与我的 TW-Acustic Raven AC 唱盘搭配时,它能将低频延伸得极为宽广,同时又保持着完美的控制力,其表现堪称 “模拟音频的参考标准”。

我也用同一张唱片测试了 AVM Ovation PH 8.3—— 这款设备凭借其延伸至极低频的表现,以及即便在胆机输出级下仍异常扎实的低音结构,斩获了不少分数。ASR Basis Exclusive HV 同样具备这些优势,且更进一步:相比这款来自马尔施(Malsch)的唱头前置放大器,ASR 的低音更显干净利落、轮廓清晰。谁说数字音频在低音表现上一定优于黑胶?在我网购的限量版金色 LP(菲奥娜・艾波 [Fiona Apple] 的《Fetch the Bolt Cutters》)终于在 Raven AC 唱盘上开始旋转后,我才真正品味到《Relay》一曲中那醇厚低音的丰富音色层次 —— 此前听同一首歌的数字流版本时,音质显得单薄且平淡无奇。

分子级解析,精准入微

在人声表现上,ASR Basis Exclusive HV 依旧聚焦于 “精准的咬字” 与 “极致的解析力”。相比之下,AVM Ovation PH 8.3 的风格则更为柔和、悦耳:在播放《Liquid Spirit》专辑时,它能为男中音格雷戈里・波特(Gregory Porter)的嗓音增添一丝慵懒感;而 ASR 则始终保持 “精准路线”,将波特演唱技巧中每一个细微的 “分子级” 细节都清晰呈现。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未陷入 “冰冷解析” 的误区(即所谓的 “展示银盘” 效应),这种平衡堪称 “非凡之作”——既能让人沉醉于音乐,又能沉浸在丰富的微观细节中,ASR Basis Exclusive HV 确实做到了二者兼得。

毫无疑问,ASR 的音质优势源自其对半导体元件的精湛运用,这一点在高频表现上尤为明显:高频虽以自然的方式融入整体声音,却能展现出惊人的通透感与空气感。ASR 唱头放大器能将高频部分解析得极为细致、清晰,且不会带有任何刻意的 “音色倾向”。因此,它并未提供某些音响圈子中颇受欢迎的 “丝滑高频光泽”—— 毕竟 ASR Basis Exclusive HV 的调音更偏向 “录音室级” 的精准,而非 “讨好耳朵” 的风格。

内置的RIAA均衡集成电路被安置在厚重的黄铜散热块下方,确保了极佳的热稳定性

若是偏爱胆机唱头前置放大器那种 “浪漫音色” 的用户(例如 AMR PH-77、Conrad Johnson Premier 15,或是以高性价比著称的 Rike Audio Natalja),或许会在其他设备上获得更贴合个人审美的体验;但对于追求 “精准还原” 的用户而言,ASR 的表现无疑更具吸引力。

弹射式动态,爆发力十足

ASR Basis Exclusive HV 的动态爆发力,同样使其跻身唱头前置放大器的顶级行列。是源于其极致的静谧背景?还是极低的噪声底,让它能实现 “闪电般” 的瞬态响应?最终答案或许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当你用它播放心爱唱片,体验到那种 “释放全部动态” 的震撼时,眼中定会泛起激动的泪光。我在播放汤米・施奈德(Tommy Schneider)的《Plan B》专辑时,就有过这样的感受 —— 这张录音极佳的专辑,常被我用作 “听觉重置” 工具,帮助我在长时间测评后恢复听力敏感度。

我曾以为这张专辑的表现 “符合预期但缺乏惊喜”—— 直到用了 ASR Basis Exclusive HV。它为《Main Station》或《Mercy, Mercy, Mercy》等曲目的节奏乐句注入了前所未有的鲜活感与紧凑感,即便我并非热爱跳舞的人,也忍不住想跟着节奏摆动。在此过程中,鼓手汉斯・彼得・巴奇(Hans Peter Bartsch)的表现尤为关键 —— 他用毫不妥协的 “推进力”(Drive)带动着整首乐曲的节奏。此前用其他唱头前置放大器播放这些曲目时,我从未感受到如此强烈的 “紧迫感” 与 “临场感”。

小提示:若想充分释放设备的动态潜力,建议优先选择平衡输入 / 输出接口。这并不意味着非平衡连接会导致音质 “大幅下滑”,但谁不希望抓住那 “最后的 5%” 提升呢?

尤其是当你手中拥有录音水准极高的黑胶唱片时 —— 例如纽克隆唱片(NeuKlang-Records)“Studio b 音乐会系列” 中收录的玛丽艾莉・帕切科(Marialy Pacheco)现场专辑。当这位古巴钢琴家在硕大的贝森朵夫帝王(Bösendorfer Imperial)钢琴上,深情细腻地演绎勃拉姆斯《摇篮曲》时,ASR Basis Exclusive HV 能以极强的 “共情力” 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情感转折。

而在播放《Things Ain´t What They Used to Be》时(这首表面上是常规 12 小节布鲁斯的曲目,被帕切科赋予了独特的改编风格),ASR 唱头前置放大器甚至能从极弱的(pianissimo)音量中,解析出细微的响指声 —— 即便此前用解析力同样出色、极少 “遗漏细节” 的 Einstein 唱头放大器,也未能如此清晰地还原这一细节(更多是 “模糊带过”)。

测试结论:ASR Exclusive HV

这款由两个机箱组成的唱头前置放大器,通过电池电源实现 “纯直流供电”—— 这种设计虽罕见,却完全符合 ASR 的一贯风格。同样 “ASR 式” 的,还有其极为复杂的工艺、顶级的机械做工与电路设计。此外,ASR Basis Exclusive HV 的功能性也十分出色:两个完全独立且可灵活调节的唱头输入接口(均支持 MC/MM 唱头适配),即便在该价位段的产品中,也绝非 “标配”。

像 ASR Basis Exclusive HV 这样,历经数十年精心迭代的设备,初听时可能会给人一种 “不迎合特定调音偏好、不妥协于小众听音习惯” 的感觉 —— 确实,用户需要适应它那种绝对的从容感、精准度与 tonal 中立性。但一旦适应,ASR Basis Exclusive HV 便能带用户 “触摸音频的巅峰”:弗里德里希・舍费尔设计的这款顶级唱头前置放大器,能将微弱的唱头信号还原到极致 —— 不,是超越极致的水准。

核心特性:

极具三维立体感与扎实触感的声场:ASR 能将发声体稳定且饱满地呈现在空间中,搭配优质录音时,其实现的真实感即便对 “见多识广” 的音质爱好者而言,也足以令人惊叹。开阔震撼的空间营造能力:Basis Exclusive HV 能清晰还原虚拟声场的深度,甚至可延伸至乐团最后一排乐器的位置;同时,声场宽度的表现也毫不逊色。搭配部分录音时,它甚至能突破物理听音室的空间限制。高度中立的音色取向:唱头前置放大器秉持 tonal 中立性,同时又能自然地分辨出最细微的音色层次。它既没有部分胆机的 “温暖友好” 调音,也没有某些晶体管设备的 “清冷感”,而是走出了一条极为精准的 “中间路线”。澎湃强劲的低音表现:在该价位段中,很难找到比它更深沉、更漆黑、更扎实的低音。黑胶回放常被诟病的 “低音松散” 问题,在Basis Exclusive 上完全不存在。解析力卓越的中频:中频还原结构细腻、细节精准,却不会陷入 “堆砌微观细节” 的枯燥感,而是在流畅度与优雅感之间取得了恰到好处的平衡,为人声还原提供了自然舒适的听感。清晰自然的高频:高频表现不刻意突出,虽不如胆机唱头前置放大器那般 “丝滑”,但具备出色的透明度、通透感与瞬态响应,且长时间聆听不易疲劳。无懈可击的大动态:无论是瞬态处理还是推力表现,ASR 都能满足用户对 “动态”的所有期待 —— 这是 Basis Exclusive HV 的核心优势之一。全面的适配能力:配备两个可独立调节的唱头输入接口,支持 MC/MM 唱头适配,提供多档增益调节与次声波滤波功能,应对各类使用场景均无压力。简约纯粹的设计:未配备均衡曲线选择或遥控功能,坚持 “纯粹音质” 的设计理念。经典 ASR 风格的顶级做工:输入 / 输出接口与电池电源连接线均采用高品质部件,整体做工堪称典范。

技术参数:

型号:ASR Basis Exclusive HV类别:动磁(MM)/ 动圈(MC)唱头前置放大器输入接口:2 组 RCA(非平衡)、2 组 XLR(平衡)输出接口:1 组 RCA(非平衡)、1 组 XLR(平衡)尺寸与重量:唱头放大器单元43厘米×14厘米×37厘米(宽 × 高 × 深),重12公斤;外置电池电源重 28 公斤颜色:外壳采用浅透明亚克力材质,标识为铬色或金色其他配置:含 150 厘米长 ASR Magic Cord 电源线(可按需定制其他长度);WBT Nextgen RCA 接口(可选铜色或银色)输入阻抗:动磁(MM)/ 动圈(MC)唱头通用,5 欧姆至 47 千欧输入电容:100pF-320 pF

本文转载自音响媒体Fairaudio,为方便阅读采用软件翻译并有增删。

原文链接如下:https://www.fairaudio.de/test/asr-basis-exclusive-hv-phonovorverstaerker-mit-externem-akkunetzteil/#